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唱書的意思、唱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唱書的解釋

以樂器伴奏,說唱故事。 清 範祖述 《杭俗遺風·南詞》:“南詞者,説唱古今書籍,編七字句,坐中開口彈弦子,打橫者佐以洋琴。每本四五回,稱為唱書先生。”《老殘遊記》第二回:“不過二三年工夫,創出這個調兒,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颠倒。” 巴金 《憩園》一:“有時我也會在街頭站一個鐘點聽一個瞎子唱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唱書,作為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說唱藝術形式。它特指表演者通過說白、吟誦或帶有旋律的演唱,輔以簡單樂器伴奏(如鼓、闆、三弦等),來叙述故事、刻畫人物、表達情感的曲藝表演形式。其核心在于“說唱結合,以唱為主”或“有說有唱”來演繹長篇或短篇的叙事内容。

詳細釋義:

  1. 藝術形式定義: 唱書是中國曲藝的一個重要門類。表演者通常為一人或少數幾人,綜合運用語言(說、白)、音樂(唱腔)和節奏(擊節樂器)等手段,将完整的故事情節或書中内容生動地呈現給聽衆。它不同于戲曲的角色扮演,也不同于純朗誦或評書(以說為主),其顯著特點是包含有音樂性的“唱”。(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曆史淵源與演變: “唱書”一詞及其所指的藝術形式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宋時期的“變文”、“陶真”等說唱技藝。宋元話本小說的發展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故事素材。明清至近代,唱書藝術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并與地方語言、音樂結合,形成了衆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種,如北方的各種鼓書(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南方的彈詞(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等)、琴書、漁鼓道情等。這些曲種雖名稱各異,表演形式略有差别,但本質上都屬于“唱書”的範疇。(參考來源:王力《古代漢語》相關論述;《中國曲藝志》)

  3. 表演特征:

    • 叙事性: 以叙述故事、鋪陳情節為核心功能。
    • 音樂性: 唱腔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有固定的曲牌、闆式或相對自由的吟誦調。
    • 簡便性: 演出形式相對靈活簡便,演員少(常為單人或雙檔),道具樂器簡單(醒木、折扇、鼓闆、弦樂器等)。
    • 地方性: 唱腔、語言、表演風格深受當地方言和音樂影響,地域特色鮮明。(參考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對相關曲藝詞條的解釋;《中國音樂詞典》)
  4.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 評書/說書: 以“說”為主,重在通過語言和表演技巧塑造人物、講述故事,通常沒有或僅有極少的唱腔。
    • 戲曲: 演員分角色扮演,有唱、念、做、打(舞)的綜合表演,有複雜的服裝、道具、布景和樂隊伴奏。
    • 唱歌: 泛指演唱歌曲的行為,不特指叙事性的曲藝表演。(參考來源:《辭海》藝術分冊)

“唱書”在漢語詞典學意義上,專指一種源遠流長、以說唱結合(尤重唱腔)為主要手段來表演故事内容的中國傳統曲藝形式。它是中國民間口頭文學和音樂藝術的重要載體,在曆史發展過程中衍生出衆多地方曲種,具有鮮明的叙事性、音樂性和地域文化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唱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主要可歸納如下:

1.曲藝表演形式

2.誦讀與記憶方式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曲目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杭俗遺風》《老殘遊記》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半開化暴見豹鼠邊涯布裘不脫常處逞弄吹毛索疵圌山錯節叮咬驐狗發傳風颷鳳麟膠桴檝夫婿高攀過了廟不下雨合懽被衡石量書黃穣穣晦曉禍發齒牙堅緻籍禮擊破九天玄女俊賢劇職舉止大方刻蠟力鈞勢敵綠女紅男律院滿人禖壇矃目女妾柈舞蒲密奇筆漆匠輕羅跂想取貴饒讓僧徒扇構神奸巨猾壽光死水談噱通參頭婚圖識亡匿危嶺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