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處的意思、常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處的解釋

謂固定不變的處事之道。《呂氏春秋·圜道》:“ 黃帝 曰:‘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以言不刑蹇,圜道也。”

固定的地點。《史記·五帝本紀》:“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漢書·霍光傳》:“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後漢書·烏桓鮮卑傳》:“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 宋 葉適 《黃瑞明谥簡肅議》:“公儼然莊重,坐立有常處,不傾側跛倚;語默有常節,不戲言苟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處”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析
    “常”指經常、常常,“處”指地方或場合,組合後字面意為“經常出現的地方或場合”。例如描述人或事物頻繁活動的場所。

  2. 引申為固定地點
    在古籍中常用于描述固定的地理位置。如《史記·五帝本紀》中“遷徙往來無常處”,反襯“常處”即穩定居所;《漢書·霍光傳》提到“止進有常處”,強調行為舉止的規律性。


二、抽象含義

  1. 處事原則的固定性
    指代固定不變的處事方式或準則。如《呂氏春秋·圜道》中“帝無常處也”,以否定形式表達“常處”即固定的治理法則。

  2. 行為規範
    《後漢書》等文獻中,“居無常處”與“有常處”對比,體現對行為穩定性的重視。宋代葉適的議論文也以“坐立有常處”形容人舉止端莊。


三、應用示例

“常處”既可指具體場所的固定性,也可引申為處事原則的穩定性,需結合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處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常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常指的是時間、空間等存在長久、經常的狀态;處表示所在、所處的位置或狀态。因此,常處的意思是指存在或處于常态、經常狀态下的地方或狀态。 常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什麼? 常處詞的首字部首是“巾”(帛類),末字部首是“用”(用類)。常字的筆畫有5劃,處字的筆畫有8劃。 常處的來源和繁體是什麼? 常處的來源是由常字和處字組成的詞語。在繁體字中,常處的寫法是「常處」。 常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什麼? 在古代漢字中,常處的寫法基本與現代相同。常字的古代寫法相對穩定,而處字的古代寫法則會因不同的時期而有所變化。 常處的例句: 1. 他常處于憂郁的狀态,很少有笑容。 2. 這個地方常處于大霧彌漫的狀态。 3. 這個問題常處于争議之中,還沒有定論。 常處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常處于、常處地、常處寂寞 近義詞:經常所在、常駐 反義詞:臨時、間或、偶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