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臉的意思、花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臉的解釋

[the “painted face”, a character type in Chinese operas] 指銅錘、黑頭、架子花等必須勾畫臉譜出場的戲曲淨角

詳細解釋

(1).即花面。 唐 元稹 《恨妝成》詩:“凝翠暈蛾眉,輕紅拂花臉。” 唐 白居易 《聽崔七妓人筝》詩:“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裡一時愁。”參見“ 花面 ”。

(2).戲曲中淨角的通稱。一般扮演反面人物,故亦借指奸小。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行成》:“你這個花臉小人,油嘴老賊。” 清 洪昇 《桃花扇·罵筵》:“你看前輩 分宜相公 嚴嵩 ,何嘗不是一個文人,現今《鳴鳳記》裡抹了花臉,着實丑看。” 魯迅 《僞自由書·對于戰争的祈禱》:“好像戲台上的花臉和白臉打仗,誰輸誰赢是早就在後台約定了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花臉”是中國傳統戲曲(尤其是京劇)中的一個重要行當,屬于“淨角”的俗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花臉指戲曲中通過勾畫彩色臉譜來表現人物特征的男性角色,通常嗓音洪亮、性格鮮明。其名稱來源于面部濃墨重彩的妝容,如所述:“必須勾畫臉譜出場的戲曲淨角”。

二、分類與角色特點

  1. 正淨(大花臉):以唱功為主,多扮演地位高、性格剛正的角色,如包拯、關羽。
  2. 副淨(二花臉):側重念白和做功,表現豪爽或狡詐的人物,如張飛、曹操。
  3. 武淨(武二花):以武打戲份為主,多為勇猛武将,如《長坂坡》中的許褚。

三、臉譜的象征意義

花臉通過不同顔色和圖案傳遞人物性格:

四、曆史淵源

“花臉”一詞最早見于唐代詩詞,如元稹《恨妝成》中“輕紅拂花臉”,原指女子妝容,後演變為戲曲術語。明代戲曲文獻(如《浣紗記》)已明确用其指代反面角色。

五、與其他行當的關聯

花臉與“生”“旦”“丑”并稱京劇四大行當,區别在于: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劇目中花臉角色的表演,可參考戲曲專業資料或觀看經典劇目(如《鍘美案》《霸王别姬》)。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花臉的意思

《花臉》一詞常用來形容人的面部表情或面容裝飾。在戲曲中,稱為戲曲演員臉譜的一種。花臉善于運用誇張的化妝和表演技巧,以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花臉》一詞可以分解為“艹”和“頁”兩個部首。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花臉》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戲曲,特指戲曲臉譜中的一種類型。在繁體字中寫作「花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花臉的寫法并無特殊變化,仍然是采用現代字形。

例句

1. 花臉演員利用誇張的化妝和表演技巧,将角色形象表現得非常生動。

2. 他的臉上總是帶着一副花臉,讓人看了覺得非常開心。

組詞

組詞:粉花臉、鐵花臉、喜花臉、忍花臉、丑花臉。

近義詞

近義詞:戲臉譜、戲曲面具。

反義詞

反義詞:青面獠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