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懈怠沮喪。《後漢書·龐參傳》:“畜精鋭,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則邊人之仇報,奔北之恥雪矣。”
“懈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拼音為xiè jǔ,表示懈怠且沮喪 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懈沮”結合了“懈怠”與“沮喪”的雙重含義,形容人因失去動力或信心而表現出懶散、消沉的狀态。例如《後漢書·龐參傳》中提到:“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指利用敵方士氣低落的時機發動攻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懈”的詳細釋義,可參考權威字典《漢典》的解釋()。
《懈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松懈無力、氣餒失志的狀态。
《懈沮》的拆分部首是心,心在此處作為聲符,表示與心理相關的情感動詞。它的部首心和另一個部首讓共同構成了這個詞的形狀。
《懈沮》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懈沮》一詞最早出現于《莊子·天運》:“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是以懈沮,不振于内。”
在繁體字中,《懈沮》分别為《懈擧》和《懈傅》。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有不同的寫法和變體。其中,《懈沮》也有古時候的寫法,如《懈拒》和《懈駮》等。
1. 他在考試失敗後感到懈沮,心情低落。
2. 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不能懈沮,而應堅持下去。
1. 組詞:懶懈、沮喪、放松
2. 近義詞:怠惰、消極
3. 反義詞:積極、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