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讬孤寄命的意思、讬孤寄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讬孤寄命的解释

《论语·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邢昺 疏:“可以託六尺之孤者,谓可委託以幼少之君也。若 周公 、 霍光 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后以“託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三国志·魏志·徐宣传》:“詔曰:‘ 宣 体履至实,直内方外,歷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唐 李德裕 《臣友论》:“ 文帝 戒太子曰:‘即有缓急, 亚夫 真可任将兵。’此皆得於气志之间而后知,可以託孤寄命矣。”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六》:“ 日磾 养马而严威,可以託孤寄命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讬孤寄命"(亦作"托孤寄命")是源自古代汉语的典故性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君主临终时将幼子与国政重任同时托付给可信赖的大臣。该词可拆解为两个部分进行解读:

  1. 语义解析

    • "讬孤":"讬"为"托"的异体字,意为委托、交托;"孤"指失去父亲的幼子,特指年幼继位的君主。该词最早见于《论语·泰伯》中"可以托六尺之孤"的记载,描述周成王将年幼的康王托付给周公旦的历史典故。
    • "寄命":"寄"即寄托;"命"指国家权柄与社稷命运。《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将国家存亡重任相托,体现受任者需兼具德行与治国才能的双重标准。
  2. 文化内涵

    该成语浓缩着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既包含对受托者个人品德的绝对信任(如《古代汉语词典》强调的"忠贞不二"特质,也要求其具备治国安邦的实际能力,成为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理念的具体实践范本。

  3. 现代转义

    在当代语境中,"托孤寄命"常被引申为对重大责任的郑重委托,多用于形容跨代际的使命传承或关键事务交接,其使用范畴已突破传统政治领域,延伸至商业传承、学术衣钵等现代社会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讬孤寄命”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拼音与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三、用法与场景

  1. 政治语境:描述受命辅佐幼主或代理国政,如《三国志》中徐宣被赞“有托孤寄命之节”。
  2. 现代引申:可用于形容对他人极度信任的托付,如企业交接、重要项目委托等。
  3. 注意:含严肃庄重色彩,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常见误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权威词典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背岸头博依察选澄居出宝典切雕弊吊祭偾升佛海干冒归朝酣遨涵煦和霁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交相辉映矫言接力赛跑介绍所祭厉颈联九方决定谲数峻削开去坑道焜耀灵智脉望马韀毛蓬蓬南金东箭碾碎懦恧剽杀锵喤奇傀曲原仁丹三和土三军三洛扫道实繁有徒霜露霜蓄司历鹔鷞唐伯虎停难外调小房子小家相小景械具歇晌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