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伽馬射線的意思、伽馬射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伽馬射線的解釋

亦稱丙種射線。鐳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所放出的射線。通常寫作γ射線。伽馬,希臘字母第三個字母γ的譯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伽馬射線(γ射線)是一種極高能量的電磁波輻射,屬于原子核射線的一種,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伽馬射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最短(<0.01埃)、頻率最高(>3×10¹⁹Hz)的電磁波,由原子核能級躍遷或放射性衰變時釋放。其光子能量超過124keV,穿透力極強,可穿透數厘米厚的鉛闆。

二、核心特性

  1. 物理屬性
    數學表達式為:
    $$
    E = h u
    $$
    其中E為光子能量,h為普朗克常數,ν為頻率。
    因波長極短(約10⁻¹¹米),表現出明顯粒子性。

  2. 穿透能力
    在物質中傳播時幾乎不散射,穿透力是X射線的50-100倍。

三、主要來源

  1. 天體物理現象:超新星爆發、中子星合并等宇宙事件産生的伽馬射線暴(如GRB 151229A)。
  2. 核反應過程:放射性元素衰變(如鐳)、核裂變/聚變反應。
  3. 實驗室産生:粒子加速器、同步輻射裝置等人工設備。

四、應用領域

領域 應用場景 原理
工業 金屬探傷、管道檢測 利用穿透性探測内部缺陷
醫療 腫瘤放療、手術器械消毒 高能光子破壞細胞DNA
科研 核物理實驗、天體觀測 分析核結構及宇宙現象

五、安全風險

長時間暴露會導緻生物體DNA斷裂,引發細胞突變或癌症。醫療應用需嚴格計算輻射劑量,工業檢測要求鉛屏蔽防護。

發現曆程:1900年法國物理學家P.V.維拉德在研究鐳輻射時首次發現,1903年盧瑟福将其命名為γ射線。該發現完善了原子核射線理論體系(α、β、γ三種射線)。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伽馬射線是什麼意思?

伽馬射線是一種極高能量的電磁輻射,其波長短于X射線。它由宇宙中極其強大的天體事件産生,如超新星爆發、黑洞吞噬物質等。伽馬射線可幫助我們研究宇宙中的極端物理現象和高能量物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伽字拆分:人(亻)+ 卡;共2畫

馬字拆分:馬;共3畫

射字拆分:寸 + 躂;共5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伽馬射線一詞來源于希臘字母“γ”(讀作gamma)與“射線”的組合,即γ射線。傳到中國時,為了方便表達,采用了漢字進行翻譯和創造了“伽馬射線”的詞彙。

繁體字“伽”沒有特定的古時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射”字寫作“戠”或“射”。

例句:

科學家利用伽馬射線探測宇宙中的高能粒子。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伽馬暴(gamma-ray burst)、伽馬輻射(gamma radiation)、伽馬譜儀(gamma spectrometer)。

近義詞:γ射線、伽馬射線線。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