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髫稚的意思、髫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髫稚的解釋

亦作“ 髫穉 ”。幼年;兒童。 宋 劉克莊 《上巳與二客遊水月洞》詩:“高吟雜《騷》《選》,序酌逮髫穉。” 宋 蔡絛 《西清詩話·非稚語》:“ 魯直 少警悟,八歲能作詩。送人赴舉雲:‘送君歸去明主前,若問舊時 黃庭堅 ,謫在人間今八年。’此似非髫稚語矣。” 明 宋濂 《故茶陵貞母陳夫人譚氏墓志銘》:“髫稚之手,婉慧絶品。” 清 戴名世 《成烈婦傳》:“子方髫穉,每從外塾歸,烈婦不令須臾閒,督益力,子畏之如嚴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髫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髫”和“稚”二字組合而成,具體解釋如下:


分字解析

  1. 髫(tiáo)

    • 本義:古代兒童前額下垂的頭發,如《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即指老人與孩童。
    • 引申義:代指童年或幼年,如“髫年”“髫齡”均表示幼年時期。
  2. 稚(zhì)

    • 本義:幼小、年幼,如“稚子”“幼稚”。
    • 擴展義:可指晚種植的谷物或未成熟的事物。

組合含義

“髫稚”為并列結構,指代幼年或兒童,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用法與文獻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3、4中的古籍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髫稚》的意思

《髫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年幼的孩子,形容幼童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髫稚》由兩個部首組成:

- 髟(發部)

- 禾(禾部)

總共有18個筆畫。

來源

《髫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秦風·鹿鳴之什·箕子之髻》中的一句詩:“髭髭髮兮渚濱,敦彼行侹禾稚人。”這句詩中的“禾稚人”意為年幼的人。

繁體形式

《髫稚》的繁體形式是「鞦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髫」的發型由頭頂的一束長發盤成髻,「稚」則是年幼的意思,所以《髫稚》的字形是通過描述年幼孩子盤起的發髻來表達幼小的形象。

例句

1. 這個小男孩長得很可愛,真是個髫稚之龍。

2. 她還是個髫稚的女孩,需要大人的照顧。

組詞

- 髫髻:指年幼兒童的發髻造型。

- 髫齡:指兒童時期的年齡。

- 稚氣:指年幼兒童的天真無邪的氣質。

近義詞

- 幼稚:形容孩子行為不成熟,缺乏經驗。

- 稚嫩:指孩子嫩滑細嫩,皮膚柔嫩。

反義詞

- 成年:指年滿18歲,達到法定成年年齡。

- 成熟:指孩子發展到一定年齡,具備相應的成熟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