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髫稚的意思、髫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髫稚的解釋

亦作“ 髫穉 ”。幼年;兒童。 宋 劉克莊 《上巳與二客遊水月洞》詩:“高吟雜《騷》《選》,序酌逮髫穉。” 宋 蔡絛 《西清詩話·非稚語》:“ 魯直 少警悟,八歲能作詩。送人赴舉雲:‘送君歸去明主前,若問舊時 黃庭堅 ,謫在人間今八年。’此似非髫稚語矣。” 明 宋濂 《故茶陵貞母陳夫人譚氏墓志銘》:“髫稚之手,婉慧絶品。” 清 戴名世 《成烈婦傳》:“子方髫穉,每從外塾歸,烈婦不令須臾閒,督益力,子畏之如嚴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髫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常用于描述兒童或幼年時期的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的定義,“髫”指孩童束發成髻的發型,象征童年;“稚”意為幼稚、年幼,因此“髫稚”整體表示孩童的幼小、天真無邪的特征,常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形容兒童的純真與未成熟。

在詞源上,“髫”源自古代兒童的發飾習俗,如“髫年”指童年;“稚”則強調心智和身體的稚嫩。例如,在古典文學如《紅樓夢》中,類似詞彙用于刻畫少年角色,突顯其不谙世事的特質。用法上,“髫稚”多作形容詞或名詞,如“髫稚之童”指幼小的孩子,體現了漢語中對童年階段的細膩描述。

從權威詞典角度,《現代漢語詞典》補充道,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但保留在成語或詩詞中,強調其文化内涵。例如,“髫稚無知”形容孩童的天真無知,常帶褒義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髫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髫”和“稚”二字組合而成,具體解釋如下:


分字解析

  1. 髫(tiáo)

    • 本義:古代兒童前額下垂的頭發,如《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即指老人與孩童。
    • 引申義:代指童年或幼年,如“髫年”“髫齡”均表示幼年時期。
  2. 稚(zhì)

    • 本義:幼小、年幼,如“稚子”“幼稚”。
    • 擴展義:可指晚種植的谷物或未成熟的事物。

組合含義

“髫稚”為并列結構,指代幼年或兒童,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用法與文獻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3、4中的古籍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留申群島百非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巴紮杯中緑閟幽彩箋赪柯騁氣塵冗魑魅罔兩刺詩打寒戰代代花打結大司農琱欄端勒廢氣飛梭諷說剛氣幹紀胳膊肘孤淡古茂好善鴻條劃劃賤恥講亭緊接久役刻斲狂稺瀾滄江麟麟礫石屋面緑塵馬工妙筆生花鳴謙能許蓬頭赤腳批落凄風苦雨讓廪日觀峰儒戶三明苫布審樂屬通私赍讨試體德頭大危栗相留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