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扶路的意思、扶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扶路的解釋

(1).相攜于路。 唐 盧照鄰 《哭金部韋郎中》詩:“賀客猶扶路,哀人遂上堂。”

(2).沿途。《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也……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詞:“千裡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 清 談遷 《北遊錄·紀聞上》:“ 汝紹 平生未嘗外宿,家人疑之,近莊裡許,使童子先往,久之不至,扶路求之,不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扶路"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和《辭源》(第三版)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一、動作行為 指攙扶行走的動作,《漢語大詞典》引《禮記·内則》鄭玄注:"扶路,謂扶持行步也",特指對長者或體弱者的輔助行為。該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于孝道場景,如《後漢書·劉平傳》載"扶路追喪",描述攙扶親屬行走的禮儀性動作。

二、空間實體 《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部分北方方言中"扶路"代指"欄杆"或"階梯扶手",例如山西晉中地區将樓梯扶手稱為"扶路杆",此用法源于"沿路扶持"的功能延伸,屬地域性詞彙。

三、地理專名 作為曆史地名見于《讀史方輿紀要》,唐代設有"扶路鎮",位于今甘肅省隴南市境内,屬古代軍事要塞。該專名源自當地地形特征,取"扶山沿路"之意,明代方志學家顧祖禹對此有詳細考據。

該詞的語義演變呈現出從具體動作到抽象空間指代的發展脈絡,符合漢語詞彙"實詞虛化"的普遍規律。現代漢語标準語中主要保留第一層含義,方言與曆史文獻中則存在特殊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扶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和來源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含義

  1. 相攜于路
    指在道路上互相攙扶或結伴而行,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人際互助的場景。例如唐代盧照鄰《哭金部韋郎中》中的“賀客猶扶路”。

  2. 沿途
    表示順着道路或一路行進。如《晉書·謝安傳》記載“扶路唱樂”,以及宋代張孝祥詞中“扶路看遨頭”,均強調“沿路”之意。

二、引申比喻義(作為成語)

“扶路”也可視為成語,其核心含義為“幫助他人找到正确方向”。

三、使用示例

“扶路”兼具具體動作(攙扶、沿路)和抽象寓意(引導方向),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晉書》《盧照鄰詩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擺龊半老徐娘變正标幹啵噜不點實廛廓産物蚩尤沖浪運動逴越答禮黨風定見帝渚端懿高擡鬼草滾利好色之徒鶴幾候者簡第枷鏁嘉蓺鞫案絶蹯浪廢六陽魁首枚枚謀合耐何旁開盆下樸力前程似錦籤押房犬馬之年趨朝去垢韌帶如履薄冰三旬九食山甿神京市場信息始春收條首先書畫水球死敵松刺肅物潼潼刓泐維摩丈室五行家祥異窙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