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對 釋迦牟尼 的尊稱。亦借指高僧。《法華經·譬喻品》:“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宋 蘇轼 《贈虔州慈雲寺鑒老》詩:“卻須重説圓通偈,千眼薰籠是法王。” 清 金農 《得宋高僧手寫<涅槃經>殘本即題其後》詩:“法王力大書體肥,肯落人間寒與饑。”
(2). 元 明 等朝授予紅教喇嘛首領的封號。 元世祖 至元 七年封薩迦派首領 八思巴 為大寶法王。 明 朝分封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的上層喇嘛為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 吳晗 《朱元璋傳》第四章二:“ 明 朝繼承 元 朝的制度,設立了軍事統治機構,并封其長老為國師、法王,令其撫治人民,定期朝貢。”
(3).指天主教教皇。 魯迅 《墳·人之曆史》:“ 羅馬 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學者之口。”
“法王”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具體如下:
對釋迦牟尼的尊稱
佛教中,“法王”最早用于尊稱佛祖釋迦牟尼,意為“佛法之王”,象征其對佛法的至高掌握(如《法華經》提到“我為法王,于法自在”),後也引申為對菩薩、明王等高僧的尊稱。
政教合一的封號
元、明、清三朝曾将“法王”作為授予藏傳佛教領袖的封號,例如:
古國統治者的稱號
在古象雄、吐蕃、印度等地,部分以佛法治國的君主也被尊為“法王”,強調其以佛教理念管理國家、愛護百姓的形象。
公正與智慧的象征
漢語中,“法王”可代指善于明辨是非、具有決斷力的人,例如成語用法中形容公正無私的裁決者。
遊戲術語(網絡用語)
在《王者榮耀》等遊戲中,“法王”指技術頂尖的法師類玩家或英雄,例如能主導戰局的角色(如貂蟬、諸葛亮)或操作娴熟的玩家。
西方語境中,“法王”偶爾被用于指代天主教教皇(如魯迅《人之曆史》提及),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法王”的核心含義圍繞“佛法權威”展開,宗教與曆史維度占主導;現代引申義則偏向能力贊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法王,是一個充滿着神秘與尊貴的稱號。下面是對該詞的詳細解釋:
法王這個詞的構成部分為“法”和“王”兩個字。其中,“法”字的部首為“水”并且由8畫組成;“王”字的部首是“王”并且由4畫組成。
“法王”一詞是從梵文詞彙“dharmarāja”演變而來,其中“dharma”意為“法”,“rāja”意為“王”,合起來就是“法王”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法王這個詞的書寫形式保持不變,仍然是「法王」。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法王的古漢字寫法為「法王」,與現代寫法保持一緻。
1. 佛教的法王被尊為佛法的最高領袖。
2. 法王的權威使他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精神領袖。
法界、法身、法門、佛法、王位、王權等。
皇帝、國王、君主。
平民、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