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滅絕。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七·屠蘇酒》:“又因 思邈 庵出辟疫之藥,遂曰:‘屠絶鬼氣,蘇醒人魂。’尤可笑也。”
“屠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滅絕”,指徹底消滅或摧毀某事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屠絕”由“屠”(殺戮)和“絕”(斷絕)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暴力手段達到完全消滅的目的,常用于描述對生命、族群或事物的徹底清除。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學者郎瑛的《七修類稿·辨證七·屠蘇酒》。文中提到唐代孫思邈發明辟疫藥酒時,有人附會其功效為“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此處“屠絕”帶有驅除邪祟的誇張表述。
目前“屠絕”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用于古文或特定文學語境,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滅絕”“根除”等替代詞。其使用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若需更權威的語義分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屠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徹底消滅、殺盡。它通常用來形容對人或動物進行大規模的屠殺,使其數量減少到極少或完全消滅。
屠字的部首是屍,表示與屍體、死亡相關;它的筆畫數是12。絕字的部首是纟(繁體字為糹),代表與紡織品相關;它的筆畫數是7。
屠絕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用來描述對諸侯國國君進行的滅絕行動。在古代漢字的繁體字中,屠絕的寫法為屠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今天有所不同。屠字的古代寫法為屠,絕字的古代寫法為絶。
1. 在那場戰争中,敵方的部隊遭到了屠絕。
2. 人類對某些野生動物的屠絕行為已經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
屠宰、屠夫、屠場、屠城、屠滅等。
荼毒、殘殺、殲滅、滅絕等。
保存、保護、繁殖、繁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