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選拔、審察人才。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铨曹》:“今年銓覆數萬人,總知姓字,何處有 丁 士 乎?”
“铨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拆分和實際應用兩方面綜合解析:
字面含義
“铨”指權衡、判斷,“覆”指補救、糾正,組合後字面意為“權衡并修正”,強調對事物的公正判斷與調整。
實際應用中的核心含義
該詞主要用于古代人才選拔語境,指對人才的審察與選拔。例如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铨曹》記載:“今年銓覆數萬人”,即描述大規模考核、篩選人才的場景。
近義詞與擴展理解
可關聯“铨選”“考核”等詞,均含審察、評定的意思。其過程不僅涉及能力評估,還需糾正偏差,确保選拔的公正性。
權威來源差異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側重字面解釋,而《辭海》《漢語詞典》等更強調曆史用例中的具體職能,需結合語境理解。
“铨覆”既可泛指引申為“權衡并修正”,但更常見于描述古代人才選拔的審察流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封氏聞見記》等文獻。
「铨覆」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金」和「覀」,總共有17畫。這個詞的讀音是「quán fù」,其中「铨」的意思是審查,「覆」的意思是覆蓋。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場文書和制度中。在古代中國,「铨覆」用來形容官方機構對于文件、奏章等的審查和審定過程,它指的是官員仔細閱讀文件,并對其内容進行評判、驗證和決策,以決定是否覆蓋審批之後表達意見或作為正式文件生效。
在繁體中文中,「铨覆」的寫法為「銓複」,保留了古代的字形和舊式的筆畫。“銓”意為「衡量」或「斟量」,而“複”則表示「覆蓋」或「覆蓋物」。總體而言,繁體的寫法與簡體一樣,都體現了審查和審批的含義。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覆」這個字使用了「巳」部作為它的字頭,意為「人在衣服之内」,形象地表示一種覆蓋物。而現代的「覆」字則以「頁」作為它的字頭,表示紙張或文件的覆蓋。
以下是一些有關「铨覆」的例句:
一些與「铨覆」相關的詞語和短語包括:
通過以上所述,我們了解了「铨覆」這個詞的意思和來源,以及它在古代和現代漢字寫法中的變化。同時,還介紹了一些與它有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