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能使人死而複生、夭而又壽的一種稻子。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宣帝 地節 元年, 樂浪 之東,有 背明之國 ,來貢其方物。言其鄉在 扶桑 之東,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昏常暗,宜種百穀……有翻形稻,言食者死而更生,夭而有壽。” 齊治平 注:“翻,反覆也。翻形即返形,故食翻形稻可以‘死而更生,夭而有壽’。”
“翻形稻”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與傳說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翻形稻指傳說中一種具有神奇功效的稻子,據稱食用後可使人“死而複生”或“夭折者延長壽命”。其名稱中的“翻形”意為“返形”,即通過形态變化實現生命逆轉,隱含返老還童或複生的象征意義。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王嘉的《拾遺記·前漢下》,記載漢宣帝時期“背明之國”進貢此稻,并描述當地環境“昏昏常暗,宜種百谷”,而翻形稻的特殊性在于“食者死而更生,夭而有壽”。
詞語解析
文化意義
這一傳說反映了古代對農業作物的神秘化想象,可能寄托了人們對長生或生命延續的向往。需注意的是,翻形稻屬于神話範疇,并無現實對應的植物品種。
若需進一步了解《拾遺記》原文或相關注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條目。
翻形稻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水稻品種的一種特征。具體來說,翻形稻是指在稻穗的部分或全部穎花反曲,翻轉過來的一種水稻品種。
下面是翻形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翻(飛字旁)+ 形(開頭)+ 稻(禾字底)
筆畫:翻(16畫)+ 形(7畫)+ 稻(14畫)
翻形稻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廣泛,但最早載于古代農書,如《詩經·豳風·田曲》有“将翻刈辭豫章,田疇何畏畏”的句子,其中“将翻刈”即是指将要收割水稻。這個成語在後來的詩詞中也多有運用。
在繁體字中,翻形稻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翻形稻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區别。翻的初始字形是“飜”,形是“羽”,稻是“稻”。
以下是一些關于翻形稻的例句:
1.翻形稻的生長環境要求特殊。
2.這片農田種植的是翻形稻。
3.翻形稻在穎花翻轉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能量。
翻形稻的一些組詞包括:稻田、稻谷、水稻等。
與翻形稻近義詞可以是:頹廢狀稻、反卷形稻等。
與翻形稻反義詞可以是:正常形态的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