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明的意思、克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明的解釋

(1).《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孔 傳:“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孫之親。”克明,能明。後亦用作歇後語,謂任用賢能之士。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克明之旨弗遠,欽若之義復還。”

(2).能察是非。《詩·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鄭玄 箋:“照臨四方曰明。” 朱熹 集傳:“克明,能察是非也。”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篤生我後,克明克秀。”

(3).謂能盡君道。《書·伊訓》:“居上克明,為下克忠。” 蔡沉 集傳:“居上克明,言能盡臨下之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克明"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克"指"能夠","明"指"明察、彰明"。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意為"能夠彰明大德,使宗族和睦"。《爾雅·釋诂》将"克"訓為"能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明"為"照也",引申為明辨事理。

二、語義分層

  1. 明察是非

    指能洞察事理,如《尚書·伊訓》"居上克明"(居上位者能明辨是非)。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強調:"克明者,無蔽于私也",強調摒除私欲的明辨力。

  2. 彰顯德行

    如《詩經·魯頌·泮水》"克明其德",鄭玄箋注:"能昭明其德",指通過言行彰顯高尚品德。孔穎達疏證稱此義為"德性光耀于外"。

三、哲學意涵

在儒家思想中,"克明"與修身關聯緊密。《禮記·中庸》"緻中和"說與之呼應,宋代理學家程頤闡釋:"克明謂心體澄明,如鏡照物",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明辨的統一性。

經典例證:

《尚書·多方》"克明慎罰"(明察案情慎用刑罰),體現古代司法倫理;唐代吳兢《貞觀政要》載魏徵谏言"人君當克明正道",彰顯治國理政的智慧。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克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典文獻中的含義

  1. 任用賢能之士
    源自《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意為能明辨并任用才德出衆的人,使家族和睦。

  2. 明辨是非
    在《詩經·大雅·皇矣》中,“克明克類”指能夠洞察是非、分清善惡。

  3. 盡君道、體察民情
    《尚書·伊訓》提到“居上克明”,強調為君者需明察事理、善治天下。


二、現代語境中的含義

  1. 作為人名寓意

    • 克:象征戰勝困難、克制自律(如“克敵制勝”)。
    • 明:代表光明、智慧、磊落(如“深明大義”)。
    • 組合:寓意才智卓越、品行端正,常見于表達對個人能力與道德的期許。
  2. 日語中的引申義
    在日語中,“克明(こくめい)”形容做事認真細緻、一絲不苟,如“克明に調べる”(認真檢查)。


三、相關成語與擴展

總結來看,“克明”在中文古典語境中多與治國、德行相關,現代多用于人名或品德描述,日語中則側重細緻嚴謹的态度。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岸谷阿嫂龅牙鄙願不讓步雲擦扛蒼涼長江三角洲成勞癡看吃巧啖名誕聖節箪食瓢飲刀尺蹈騰廢話趕唱膏鐧功飾龜峰涵宥回波舞會節火綿郊禋饑憊基陛技法靜邊徑流金龜錦裘九隅絕倫逸群俊廚顧及克殲寬舍撂下臉劉易斯露顆淪隱幕席南梁黏埴弄孫坪台遶梁歌善谏生存競争神通力使遣試士手寫體松壟煻煨桃印五劍仙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