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二月的意思、十二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二月的解释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十二月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十二月"汉语解析

一、历法名称

"十二月"是农历(夏历)的第十二个月份,对应公历12月至次年1月期间,为岁末之月。《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65页)。在干支纪月中,别称"丑月"或"季冬"(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二、节气与物候

十二月包含冬至、小寒两个节气,标志进入严寒阶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反映古代农事与自然观测智慧(来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典籍)。

三、文化象征

  1. 岁末仪式:古代称"腊月",源于周代岁终祭祀"腊祭",《风俗通义》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寓意辞旧迎新(来源:《中国民俗文化大观》,中华书局)。
  2. 文学意象:在诗词中常象征孤寂与坚毅,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源:《全宋诗》卷三百四十五)。

四、汉字构词解析

"十二月"合写作"臘",简化字作"腊",形声字从肉(月字旁),巤声,本义指岁终祭神用的干肉(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卷四篇)。

网络扩展解释

十二月是公历第十二个月份,共有31天。在农历中,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一年最后一个月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别称:

一、别称来源

  1. 腊月
    源自古代岁终祭祀活动,“腊”本意为猎取禽兽祭祀祖先()。汉代起将十二月定为腊月,沿袭至今()。

  2. 其他雅称
    包括季冬、严冬、残冬、冰月、大吕等30余种,多与冬季严寒或岁末时序相关()。

二、西方名称起源

英语中“December”源于拉丁语“decem”(意为“十”),因古罗马历法最初仅有十个月,调整后成为第十二个月()。

三、文化关联

四、补充说明

农历十二月偶称“牛月”(),但使用较少。部分文献如《吕氏春秋》将十二月与音律“十二律”对应,但此说法较为冷门。

如需更完整的别称列表或历史细节,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阿紫裱手脖儿梗不神鄽肆刺螫存注打圈子迭嶂层峦泛荡犯乱分限高逝关见宦程黄皮刮瘦降饯夹七夹八节忧浄化矜功负气境遇箕山之节急簌簌沮异刲股老莱子良时吉日绫子龙汉衖堂满番汗曼泽末堂被甲持兵潜行切嘱奇南青道请福青壮热审榕厦软琅珰沙塠赸笑山蓣少成若性水墨司笾执豆馊酸素霓亭子间统观痌心头昏目晕外屏完履綫画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