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季冬的意思、季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季冬的解釋

[the last month of winter] 農曆十二月,即冬季最末一個月

詳細解釋

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十二月。《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今 少卿 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宋 司馬光 《投聖俞》詩:“九衢季冬月,風沙正慘黷。”《遼史·禮志六》:“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擇吉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季冬”是漢語中對冬季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十二月)的别稱,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季冬”指冬季的第三個月,對應農曆十二月,也是冬季的末尾階段。古人将四季各分為“孟、仲、季”三個月,如冬季依次為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

二、文獻依據

  1. 經典記載
    《禮記·月令》提到:“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描述了十二月星象。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迫季冬”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2. 節氣關聯
    季冬包含小寒、大寒兩個節氣,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

三、命名邏輯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季冬”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詩詞、古籍解讀等,日常較少使用。例如:“九衢季冬月,風沙正慘黩”(司馬光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曆法或節氣體系,可參考《禮記·月令》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季冬

季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農曆的冬季,通常泛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

季冬的拆分部首為“孑”和“冬”。其中,“孑”是一個偏旁部首,表示兒童;“冬”則是一個獨立的漢字,代表着冬季。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冬季是維持農業生産的重要時刻。冬季的到來意味着一年的收獲即将結束,人們需要做好冬季的儲備準備,以度過嚴寒的季節。因此,季冬成為了一個表示“嚴寒季節”的詞語。

季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季冬」,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古代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季冬在小篆字體中寫作「季冬」。

例句:

1. 明天就是季冬的開始,我們要加強保暖措施。

2. 季冬來臨,大地凍結,一片白雪皚皚。

相關詞語:

組詞:季節、冬日、冬季、季候。

近義詞:寒冬、嚴冬、冬日、冰天。

反義詞:夏季、春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