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社倉的意思、社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社倉的解釋

即義倉。古代為防荒年而在鄉社設置的糧倉。始于 隋 代。其管理、發放等體制曆代不一。《隋書·食貨志》:“十六年正月,又詔 秦 疊 …… 銀 扶 等州社倉,并於當縣安置。二月,又詔社倉,準上中下三等稅,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舊唐書·食貨志下》:“ 武德 元年九月四日,置社倉。”《宋史·食貨志上六》:“ 陸九淵 在敕令局,見之嘆曰:‘社倉幾年矣,有司不復舉行,所以遠方無知者。’”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黃東發社倉記》:“鄉有 李令君 捐粟六百石為倡,将成社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社倉是中國古代民間為應對饑荒而設置的糧倉制度,其核心功能是積谷備荒。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社倉是鄉社層面設立的糧倉,主要用于儲存糧食以應對災年,屬于民間互助性質的倉儲制度。與官方主導的“常平倉”不同,社倉多由地方自主管理,如南宋朱熹在福建首創的社倉即由村民共同管理。

  2. 曆史起源與發展

    • 隋代初創:社倉制度最早可追溯至隋代,《隋書·食貨志》記載了按農戶等級征收糧食的規定(上戶一石、中戶七鬥、下戶四鬥)。
    • 宋代推廣:南宋孝宗時期,朱熹在家鄉推行社倉并制定《社倉法》,後成為全國性制度,強調村落自主管理與國家監督結合。
    • 明代延續:明代沿用社倉名稱,糧源主要依靠民衆捐輸。
  3. 運作與管理
    社倉糧食通常來源于民衆自願捐納或按戶等征收,災荒時以借貸或赈濟形式發放。其管理方式曆代不一,例如唐代由官府主導,宋代則強調民間自治。

  4. 與其他倉儲的區别

    • 常平倉:官方設立,通過平粜調節糧價,功能側重市場調控。
    • 義倉:與社倉功能相近,但義倉多設于城市,社倉則深入鄉村,且更依賴民間組織。
  5. 曆史意義與演變
    社倉在災荒救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清代農村信用合作社等新型經濟組織出現,其功能逐漸被取代,最終退出曆史舞台。

社倉是中國古代基層防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民間自救與國家監督的結合,其演變反映了傳統社會應對災害的智慧與局限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社倉》的意思

《社倉》這個詞是指一個社區或社會中的儲存物品的倉庫或庫房。它通常用于指代社區中供大家儲存、借用或分享物品的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社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倉”,其中“⺼”是肉字底部的偏旁部首,表示與食物相關的意思;“倉”是一個漢字,表示倉庫。

按照筆畫計算,這個詞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社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社會中小區或村莊常見的集體物資儲存場所。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社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有些字形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并沒有變化。例如,「倉」的古代寫法為「倉」,「社」的古代寫法為「礻」。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逐漸演變。

例句

1. 社倉裡存放着大家共享的文具、樂器等物品。

2. 我們決定把社區中的舊電器都捐贈給社倉,供大家共同使用。

組詞

1. 社區:指一個具有共同居住或工作區域的群體。

2. 倉庫:指用來存放貨物或物品的建築或場所。

3. 社交: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交流的行為。

近義詞

1. 社會倉庫

2. 社區庫房

3. 集體倉儲

反義詞

1. 個人儲藏室

2. 私人保險庫

3. 個體所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