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鉤欄 ”。
鈎闌,又作“勾欄”或“鈎欄”,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欄杆的一種重要形制,尤其常見于樓閣、殿堂、橋梁等建築的台基邊緣或樓層周邊。其核心含義與結構特征如下:
曲形欄杆結構
鈎闌指帶有彎曲扶手(尋杖)的欄杆系統。其典型特征是在垂直的立柱(望柱)之間,以橫向的尋杖連接,下部常設華闆或镂空裝飾,整體呈現優美的曲線造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083頁;《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第1652頁。
“鈎”字溯源
“鈎”源于其扶手(尋杖)的彎曲形态,形似鈎曲,故得名。宋代《營造法式》将欄杆分為“重台鈎闌”與“單鈎闌”兩類,均以尋杖的鈎曲為标志性特征。
來源:《中國建築術語辭典》(建築工業出版社),第211頁。
安全防護與空間界定
鈎闌首要功能為圍護建築邊緣,防止墜落,同時劃分空間層次,增強建築立體感。多見于高台、樓閣、亭榭等需登臨的場所。
來源:《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馬炳堅著),科學出版社,第189頁。
裝飾性與等級象征
鈎闌構件常雕刻雲紋、龍鳳、花卉等圖案,體現工藝水平。在皇家建築中,繁複的鈎闌形制(如重台鈎闌)成為等級象征,例如故宮太和殿漢白玉鈎闌。
來源:《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桢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卷三,第75頁。
鈎闌在詩詞中多借指樓閣或歌舞場所,如南宋《夢粱錄》載“瓦舍勾欄”為演藝之地,後引申為娛樂場所代稱。此義項由建築實體的欄杆轉喻而來。
來源:《唐宋詞選釋》(俞平伯注),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02頁注釋。
權威參考文獻:
“鈎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具體解釋如下:
“鈎闌”是“鈎欄”的異體寫法,指古代建築中曲折如鈎的欄杆,常見于亭台樓閣或橋梁兩側的裝飾性圍欄。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施鈎欄,甚嚴飾”,描述橋梁上的欄杆裝飾。
需注意與“勾闌”區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水經注》等古籍或建築史相關文獻,或訪問、、的詞典來源。
愛克斯射線熬愁白鸾尾傍花隨柳澄爽蟲螟揣力傳行儲躬祠山神匆猝單丁誕姿東龜兜頭短屏惡人先告狀法老發斂反比發酸風環雨鬢忿愠高狷灌漿糊罛師海震花叢蹐門憬憬金鲸救苦弭災矍然刻求連宿利傍倚刀駖礚籠撚陸沉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滿拟孟姜女調飄轉撇閃辟遠氣竭聲嘶窮蛤螺七停八當睿明沙鸨沈誣私圖湯茗銅四開徒咢徒負外甸象龍閑種新豐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