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事典的意思、事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事典的解釋

(1).治事的規章。《周禮·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左傳·文公六年》:“ 宣子 ( 趙宣子 )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 杜預 注:“典,常也。” 唐 蘇頲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閣稱其閑練;出綜條察,吏人畏其嚴明。”

(2).專門輯集有關禮制事件的類書。《明史·藝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類。指詩文裡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别于語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事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事典(shì diǎn)指以系統方式彙集各類事物、事件或知識的工具書或典籍,核心功能是為讀者提供詳實的背景信息和規範解釋。其名稱中“事”指事物或事件,“典”則強調規範性和權威性。


二、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1. 古代制度與規章
    在《周禮》《左傳》等古籍中,“事典”指治事的規章制度。例如《周禮·天官·大宰》提到“六曰事典,以富邦國”,強調其作為國家治理準則的功能。

  2. 類書與知識彙編
    作為類書時,事典專門輯錄禮制、曆史事件等内容。如明代徐袍的《事典考略》即屬此類。

  3. 文學中的典故類型
    在詩歌創作中,“事典”特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曆史事件,與“語典”(引用成辭成語)相區别。例如孟浩然詩句“羊公碑尚在”即化用《晉書》中羊祜的典故。

  4. 日語中的特殊用法
    日語中“事典”有兩種含義:

    • 側重解說事件、事物的書籍(與“辭典”區分);
    • 部分情況下與“辭典”混用。

三、與其他工具書的區别


四、應用場景舉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或中日用法差異,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引文及日語辭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事典》的意思

《事典》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的是收集并整理了各類事物、知識、信息等的書籍或工具。它記錄了各種事物的定義、解釋、分類和相關資訊,廣泛應用于學術研究、教育、學習和日常生活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事典》的拆分為:“⺧”,部首是“⺼”,表示肉,筆畫為“5”。

來源和繁體字

《事典》是由日語“辭典”音譯而來。在繁體字中,它被寫作《辭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古文字的演變而有所改變。古代《事典》一詞的寫法為“事典”,沒有“⺧”的部首,隻寫作兩個獨立的字形。

例句

1. 這本《事典》是我日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2. 學生們都帶着《事典》參加考試,以便在需要時查閱知識點。

組詞

下面是一些與《事典》相關的組詞:

1. 字典

2. 百科全書

3. 詞典

4. 古籍

5. 工具書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1. 字典
2. 筆記本
3. 資料庫

反義詞:
1. 空白
2. 無知
3. 無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