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謇的意思、博謇的詳細解釋
博謇的解釋
謂知無不言,正直之極。《楚辭·離騷》:“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 遊國恩 纂義:“ 王夫之 曰:‘博,過其幅量之謂,猶言過也。’ 馬其昶 曰:‘博謇,謂謇諤之甚。’”
詞語分解
- 博的解釋 博 ó 多,廣,大:廣博。淵博。博學(學問廣博)。博覽。博愛。博物。 知道得多:博古。 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財物:博奕。 * 。 專 筆畫數:; 部首:十
- 謇的解釋 謇 ǎ 口吃,言辭不順利:謇吃。 正直:謇谔(正直敢言)。謇謇(a.正直之言;b.忠誠正直)。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博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用于形容人正直敢言、知無不盡的特點。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解釋和分析:
一、基本釋義
- 含義:指為人正直且敢于直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常帶有“正直之極”的意味。
- 出處:最早見于《楚辭·離騷》:“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此處屈原借“博謇”表達對品德的追求。
二、單字解析
- 博
- 原義為廣博、淵博,引申為“廣泛”或“極盡”之意,如《楚辭》中“博謇”的“博”可理解為“過于正直”(王夫之注)或“極盡正直”(馬其昶注)。
- 謇
- 本義為口吃,後演變為“正直敢言”之意,如《離騷》中“謇朝谇而夕替”,指忠言直谏。
三、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多用于形容忠臣、賢士直言進谏的品德,如《楚辭》中的用法。
- 現代語境:因詞彙古雅,現代極少使用,常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修辭場合。
四、注意事項
- 權威性參考:建議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楚辭》注本,網絡釋義可能存在簡化或偏差。
- 語境結合: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避免孤立理解詞義。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查閱《楚辭》相關研究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博謇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自由開放、坦率直言。它由蔔部和謇部組成,蔔部是一個部首,表示占卜和預測,謇部則是古代寫作"Wryneck Bird"的象形字。博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立人陰圖》,在這本書中,博謇被用作描述一個人直率、坦誠的品質。博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博諫」。
在古代,博謇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寫法為「謇博」,後來演變為現代的「博謇」。在現代書寫中,博謇常用于描述一個人言行正直,直言不諱的特質。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以博謇著稱,永遠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些與博謇相關的詞彙包括:真誠、坦率、直言不諱。
與博謇相反的詞彙則包括:口是心非、虛僞、欺騙。
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到您!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