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縛的意思、結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縛的解釋

佛教語。煩惱。佛教認為煩惱系縛身心,故名。《維摩經·佛國品》:“稽首能斷諸結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王乃具懷白諸僧曰:‘證聖果者住,具結縛者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一、字形結構與本義

結縛由“結”(纏繞打結)與“縛”(捆綁束縛)組合而成,本義指用繩索捆綁或纏繞物體,強調通過打結實現固定或約束的動作。例如《說文解字》釋“結”為“締也”,“縛”為“束也”,二者連用強化捆綁的意象。


二、引申義:精神與關系的束縛

在抽象層面,結縛引申為精神、情感或社會關系的羁絆。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喻指心中郁結難解之事,或受外界牽制不得自由。” 佛教典籍中尤為常見,如《大正藏》載“衆生為無明結縛所困”,指煩惱執念對心靈的束縛。


三、佛教術語中的特殊含義

在佛學語境中,結縛特指煩惱(惑業)對解脫的障礙。《佛學大辭典》定義為:“結與縛并稱,結為系縛心識之惑,縛指煩惱纏身。” 例如“十結縛”涵蓋貪、瞋、慢等根本煩惱,需通過修行斷除。


四、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現代用法保留“束縛”之義,但多用于書面或哲學讨論。《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标注其為“動詞,指捆綁;比喻受約束”,如“擺脫傳統觀念的結縛”。


五、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3.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4. 《大正新修大藏經》(佛教經典彙編)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以上來源标注權威出版物名稱,确保内容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結縛”是一個具有多重語境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來源語境:

一、佛教術語

  1. 核心含義
    指“煩惱”。佛教認為煩惱如同繩索般系縛身心,阻礙修行者脫離輪回,故稱“結縛”。

    • 引證:
      《維摩經·佛國品》提到“稽首能斷諸結縛”,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中亦有“具結縛者還”的表述。
  2. 哲學意義
    象征人類因貪、嗔、癡等根本煩惱産生的精神束縛,需通過修行(如斷除煩惱)才能解脫。

二、現代引申義(成語用法)

  1. 基本解釋
    形容被外界因素限制或困擾的狀态,如“受制于規則”或“陷入情感困境”。
    • 例句:
      他長期被過往的經曆結縛,難以向前發展。

三、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探究佛教“結縛”的具體分類(如九結、十結等),可參考《阿毗達摩》相關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熬磨報恩寺璧返剗滅逞巧醇醉嫡派帝星肥腯風雲附記感突管束滑腳加快箭猺剪抑叫門警策辭寖廣井眢驚瞻擊托昆侖困餒來弗及犂鉏脔截緑珠猛虎出山名工木店旁妻破柴都破家竭産撲鄧鄧蒲辇牽力淺酌峤嶽遒麗全真染青容閱柔豔善經使用權受讬說口孫行者檀龛天際天藻通檢推排微服私行屋獸遐迥線圈小打扮兒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