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事典的意思、事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事典的解释

(1).治事的规章。《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 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頲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事典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工具书,指专门汇集、分类记载各类事物(如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名物典故、自然现象等)的典籍或辞书。其核心在于以客观事实和具体事例为收录对象,而非解释词语的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与性质

    事典是以“事”为核心的工具书类型。“事”指具体的事件、事物、典故、制度等客观存在或历史记载的内容;“典”指具有典范性、可供查考的工具书。因此,事典的本质是分类编排、系统记述具体事实、史实或知识条目的参考书。它区别于以解释词语(字、词、短语)含义为主的“词典”(辞书),更侧重于提供关于事物本身的信息、背景、沿革或细节。例如,《中国历史大事典》《世界文化事典》等。

  2. 编纂特点与内容范围

    • 按主题分类:事典通常按学科、领域、时间或主题进行分类编排(如历史、地理、艺术、科技、典章制度等),便于读者按类查考。
    • 条目化记述:以独立条目(词条)形式呈现,每个条目集中描述一个特定的事物、事件、人物(侧重其事迹)、制度或现象。
    • 内容侧重事实:条目内容以客观记述事实、提供背景信息、说明发展过程或具体细节为主,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例如,记载某个历史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方、过程、结果;解释某种典章制度的内容、起源、演变;介绍某件文物的年代、出土地、特征、价值等。
    • 与词典的区别: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主要解释词语的音、形、义(读音、写法、含义、用法),而事典则提供词语所指代的那个具体事物或事件本身的详细信息。例如,“科举”在词典中解释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在事典中则会详细说明其起源(隋唐)、发展、考试科目(如乡试、会试、殿试)、规则、影响及废除时间等具体史实。
  3. 特殊含义:日本法律典籍

    在特定语境(尤其是涉及日本历史文化时),“事典”一词也指日本中世至近世(约12世纪末至19世纪中)由武家政权制定的法典,如著名的《御成败式目》(又称《贞永式目》)。这类“事典”是记录法律条文、裁判先例和习惯法的典籍,是当时社会重要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事典”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事典(shì diǎn)指以系统方式汇集各类事物、事件或知识的工具书或典籍,核心功能是为读者提供详实的背景信息和规范解释。其名称中“事”指事物或事件,“典”则强调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1. 古代制度与规章
    在《周礼》《左传》等古籍中,“事典”指治事的规章制度。例如《周礼·天官·大宰》提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强调其作为国家治理准则的功能。

  2. 类书与知识汇编
    作为类书时,事典专门辑录礼制、历史事件等内容。如明代徐袍的《事典考略》即属此类。

  3. 文学中的典故类型
    在诗歌创作中,“事典”特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历史事件,与“语典”(引用成辞成语)相区别。例如孟浩然诗句“羊公碑尚在”即化用《晋书》中羊祜的典故。

  4. 日语中的特殊用法
    日语中“事典”有两种含义:

    • 侧重解说事件、事物的书籍(与“辞典”区分);
    • 部分情况下与“辞典”混用。

三、与其他工具书的区别


四、应用场景举例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或中日用法差异,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古籍引文及日语辞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手反裘安闲自得白从剥割兵戈并疆兼巷补衲冲陈抽毫春旆辞世玳瑁牛单危丰索覆没改阴垢尘轨枕阖匵和嫔幻变护筑金鋜决口爵命賫排理亏心虚厉民鳞鸿杳绝立柱禄祉卯饭免罢蘑菇泥水刀擗易倾衿羣学驱衆日有万机弱势三日聋烧地卧,炙地眠赊贳饰缯束躬四海一家送日索诃世界太阳膏堂选讨冷饭吃条举悌达塕埲掀簸相时享有邪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