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二谛”之一。謂有關世間種種事相的真理。《大智度論》卷三八:“佛法中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説有衆生;為第一義諦故,説衆生無所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釋保志》:“世諦故有,第一義諦則無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德慧伽藍》:“爾曹世諦之浄行,我又勝義諦之浄行;浄行既同,何為見拒?”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六:“空觀假觀第一觀,佛言世諦不可亂。”
(2).指世俗之見。 唐 王維 《與蘇盧二員外期遊方丈寺而蘇不至因有是作》詩:“共仰頭陀行,能忘世諦情。”
“世谛”是一個源自佛教的術語,具有哲學和世俗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世谛”指世間的真理或普遍認可的道理,原為佛教“二谛”之一(與“第一義谛”相對),強調從世俗角度理解事物本質。
二谛理論
佛教認為存在兩種真理體系:
辯證關系
世谛與真谛相輔相成,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升華,如南朝高僧釋保志所言:“世谛故有,第一義谛則無”。
在文學和日常語境中,“世谛”可指: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二谛哲學體系或具體文獻引用(如《中阿含經》《大智度論》),可參考、3、4等來源。
世谛是一個漢語詞語,既有宗教哲學上的解釋,也可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和實在。它是佛教術語,指世間的真理和真實。
世谛由兩個部首組成,丶和言。丶是一個聲符號部首,表示語音上的發音,言是一個意符號部首,表示和語言有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1。
世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教《大智度論》中的一個名詞。它的繁體字形為「世諦」。
在古代,世谛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谛的字形是「蔽」,表示覆蓋。
1. 佛陀教導我們要認識世谛,超越生死的邊界。
2. 學習曆史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世谛。
組詞方面,可以和諧搭配的有:世界、世俗、真谛、谛聽等。
與世谛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真理、實相、宇宙真理。
反義詞方面,可以和世谛相對的是妄想、虛幻、幻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