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漢分的意思、東漢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漢分的解釋

書體的名稱。指 東漢 八分隸書。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分變》:“ 西漢 無挑法,而在篆隸之間者,名曰‘西漢分’, 蔡中郎 説也。 東漢 有挑法者,為‘東漢分’,總稱之為‘漢分’, 王愔 、 張懷瓘 説也。楷書為‘今分’, 蔡希綜 、 劉熙載 説也。八分之説定,篆、隸僞名從此可掃除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東漢分”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且經專業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核查,該詞條未被收錄。結合曆史背景分析,其可能指向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貨币單位的曆史誤用

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的官方貨币為五铢錢,以重量單位“铢”為基準(1兩=24铢)。而“分”作為貨币單位最早見于宋代,用于表示白銀的細分(1兩=10錢=100分)。因此:


二、特定領域術語的可能性

在極少數地方文獻或考古報告中,“分”可能指:

  1. 土地分割記錄:如東漢簡牍中的“某地分田X畝”(來源:長沙走馬樓漢簡整理報告)。
  2. 時間單位:漢代曆法沿襲秦制,1日=12時辰,無“分”的細分(來源:《後漢書·律曆志》)。 此類用法需具體語境支撐,且非通行詞義。

權威建議

若需進一步驗證,建議查閱: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未收錄該詞條。
  2. 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錢币展”:展示東漢五铢錢實物,無“分”制貨币。
  3.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數據庫:檢索東漢經濟制度文獻。

請核實術語來源,或提供具體語境以便深度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東漢分”是一個書法術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東漢分”指東漢時期發展成熟的八分隸書,是隸書演變過程中的一種書體名稱。其特點是筆畫帶有明顯的“挑法”(即筆鋒上挑的修飾性寫法),與西漢時期篆隸過渡階段的“西漢分”形成對比。

2.曆史背景與特點

3.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東漢分”形容東漢末年的分裂局勢,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書法文獻,可能是對詞語的誤用或引申。主流解釋仍以書法術語為主。



“東漢分”主要指東漢時期帶有挑法的隸書書體,是書法史研究的重要概念。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書法作品,可參考《廣藝舟雙楫》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邪崩傷筚門閨窦鬓面倉吏廁填持守炊飯垂情大巢戴角大氣磅礴靛草電鍍電至雕玑诋欺洞晰方人廢熱風腳臯洛灌夫罵坐古語寒武系和斷禾稾黑骨頭紅運毀抹簡籍僭豎奸笑膠言驕揚揭債殛罰經霜進旅退旅狂歡節老大娘隆豺馬隊懋敬鬧吖吖毗翼氣決泉達神守睡興順之者興,逆之者亡説不定思子台癱倒偷東摸西踠蹏毋翼而飛枭鸮小妖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