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禀的意思、書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禀的解釋

文書。 清 袁枚 《新齊諧·汪二姑娘》:“ 紹興 吳某 ,行三,在 趙州 刺史署中主刑名,後又延一管書禀者,亦 吳 姓,行三, 蘇州 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下級呈遞給上級的正式文書或書信,尤指禀報、陳情類的公文。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書”的本義

    指書寫、記錄,引申為文書、信件。《說文解字》釋:“書,箸也”,即用文字記述事物。

  2. “禀”的本義

    原指禀告、報告,特指下對上的陳述。《廣韻》注:“禀,供穀也”,後引申為“受命于上,報事于上”。

  3. “書禀”的合成義

    二者結合指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彙報或請命的正式公文,常見于古代官場文書體系(如明清時期的“禀帖”)。


二、用法與特征

  1. 文體性質

    屬上行公文,需遵循固定格式(如開頭寫“敬禀者”,結尾用“謹禀”),内容多涉及政務請示、民情陳訴等。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官員向朝廷、下屬向上司、百姓向官府提交的正式文書(例:《紅樓夢》賈政向工部提交的“書禀”)。

  3. 與現代詞彙對比

    功能近似于當代“請示報告”或“正式函件”,但更具禮儀性與等級色彩。


三、權威文獻佐證


四、延伸:同源詞“禀帖”

“禀帖”為“書禀”的近似形式,專指簡短呈文。如《儒林外史》第五回:“嚴貢生備了禀帖,差家人赴縣告狀。”


“書禀”是古代公文體系中典型的上行文書,承載信息傳遞與行政管理的雙重功能。其消亡反映了現代文書制度的簡化,但作為曆史語彙,仍具重要研究價值。


參考資料(依據原則精選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4. 黃六鴻《福惠全書》(清康熙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書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ū bǐng,主要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指文書,多用于古代官署或正式場合的書面文件。例如清代袁枚《新齊諧·汪二姑娘》中提到“管書禀者”,即指負責管理文書的人員。

2.詞源與用法

3.例句與文獻引用

清代文獻中常見該詞,如:

“紹興吳某……後又延一管書禀者,亦吳姓。”(《新齊諧·汪二姑娘》)
此處“書禀”指官府中處理的文書事務。

4.擴展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書禀”可引申為“天生的文學才能”,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書禀”是古代對文書的特定稱呼,多用于官方場景,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布白彩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稗稊抱住葫蘆不開瓢本土徧省城守稠呼呼春莺啭從意大材小用打視禘禮短裝敦盤桴檝府署改厲稿副閨教詭漏寒抖抖翰飛惠音假謗近鄙軍圹壟窺覗老官兒連岩迾卒鱗迹俚曲流寇目極拟制磐石沛澤貧礦潛隧青眼親通穹秩榮焰三九天商曹善模善樣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深隍市舶司綏徕襪系五秉武露顯附象郎小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