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心而論的意思、平心而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心而論的解釋

[in all fairness] 平心靜氣地評論

平心而論,他是個好人

詳細解釋

平心靜氣地評論。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六》:“昨見 浙 東有 唐 詩選數十篇,率多平常,而佳者反棄去,殆不可曉。平心而論,則惟《天地長留集》所取為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王 徐顧笑曰:‘怪公盛氣耳。平心而論,要是三四等好官,來生當不失冠帶。’”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三章:“平心而論,警衛員是責任心很強的好同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心而論”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íng xīn ér lùn,意為以平和、冷靜的态度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不帶個人偏見或情緒。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1. 核心意義
    指在評價人或事時保持心态平和,不摻雜主觀情感,力求公正客觀。例如:“平心而論,他的提議确實有可行性。”

  2. 結構解析

    • 平心:使心情平和;
    • 論:評論、分析。
      合起來強調以冷靜态度進行理性判斷。

出處與用法

  1. 曆史來源

    • 最早見于元代劉壎《隱居通議·文章六》:“平心而論,則惟《天地長留集》所取為當。”
    •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也引用此語,進一步推廣其用法。
  2. 常見用法

    • 語境:多用于表達對争議性問題的中立看法,或為他人/事物辯護時的鋪墊。
    • 語法:常作分句或插入語,如“平心而論,這次失敗并非他一人之責。”

示例與擴展

  1. 例句參考

    • “這些作品雖受歡迎,但平心而論,藝術價值并不算頂尖。”
    • “平心而論,她雖嚴厲,但出發點是好的。”
  2. 近義詞

    • 客觀評價、公正而言、持平之論。
      反義詞:意氣用事、偏聽偏信。

“平心而論”強調理性與公正,適用于需避免情緒化判斷的場景。其結構簡潔但内涵深刻,是中文中表達中立立場的高頻成語。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心而論》是什麼意思

《平心而論》是一個成語,一般指以公正、客觀的态度去評價或評議一件事情或一個人,并不偏袒任何一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心而論》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立”和“目”,拆分的筆畫數是9畫。

來源

《平心而論》最早出自《論語·述而篇》:“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齊景公十一年》、‘是歲也,晉陽夏後氏滅糾方叔,成公弗忍用。””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遵循《書》中的記載來評析齊景公不為政的原因。

繁體

《平心而論》是《平心而論》成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有些字形與現在有所變化,例如《論語》中的原文是「曰:‘齊景公十一年』」,意思是“曰:‘齊景公十一年’”。

例句

他從不偏袒任何一方,總是能夠平心而論。

組詞

平心、評論、心平氣和

近義詞

公正評述、正面評價、公平評論

反義詞

偏袒、主觀評價、偏向評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