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聽的意思、逆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聽的解釋

舊謂君王不聽谏言。 漢 蔡邕 《明堂月令論》:“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無逆聽,令無逆政;所以臻乎大順,陰陽和,年穀豐,太平治。符瑞由此而至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逆聽”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nì tīng,其核心含義是“舊謂君王不聽谏言”,即指古代君主不采納臣子的勸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逆”(違背、不順從)和“聽”(聽取)組成,字面意為“違背聽取”,引申為君主拒絕接受忠告或建議。例如漢代蔡邕在《明堂月令論》中提到:“耳無逆聽,令無逆政”,強調君主若避免“逆聽”,才能實現政通人和。

  2. 出處與用法

    • 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如蔡邕的論述,多用于描述君主專斷、忽視谏言的行為。
    • 例句:“能愛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安仁義而樂利世者,能服天下。”(引用)。
  3. 延伸意義
    雖原指君主行為,但現代語境中也可借喻任何上位者不采納合理意見的狀态,帶有批評色彩。

  4. 相關詞語
    如“忠言逆耳”(指正直的勸告往往不易被接受),與“逆聽”在語義上形成對比。

“逆聽”是古代政治語境中的特定概念,強調統治者的封閉态度,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代典籍及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逆聽

《逆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包含了豐富的意義和文化背景。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闡述。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逆聽》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辶(辶部)和口(口部)。辶部表示行走的意義,而口部表示口的形狀。它總共有10畫的筆順。

來源

《逆聽》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管子》中的一句話:“當今之時,逆聽多而賢者寡。”意思是在當時,願意傾聽反面意見的人較多,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卻很少。

繁體

在繁體中文中,《逆聽》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逆聽》的"逆"字寫作"逆"與現代一緻,而"聽"字寫作"聽",額外加一個耳部份。這種寫法強調了對耳朵的關注,更加突出了聽的意義。

例句

1. 他經常逆聽他人的建議,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啟示。

2. 她以逆聽為特色,捕捉到了市場上被忽視的有價值的聲音。

組詞

與《逆聽》相關的詞彙有:逆流、逆境、逆運、聆聽、聽衆、聽從等。

近義詞

與《逆聽》意義相近的詞彙有:反聽、逆耳、垂耳、傾耳等。

反義詞

與《逆聽》意義相反的詞彙有:從聽、順聽、聽從、執聽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