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奸心。 唐 元稹 《谕寶》詩:“鏡懸姦膽露,劍拂妖虵裂。” 唐 元稹 《崔郾授谏議大夫》:“昔我 太宗文皇帝 ,以 魏徵 為人鏡,而姦膽形於下,逆耳聞於上。”參見“ 姦心 ”。
“奸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n dǎn,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
基本含義
指心機深沉、狡猾狠毒的人,尤其形容表面看似善良無害,實則陰險狡詐的性格特征。該詞由“奸”(狡猾、虛僞)和“膽”(膽量)組成,強調兼具城府與膽量的矛盾特質。
詞語解析
部分文獻(如《唐·元稹》的詩句)将其解釋為“奸心”,即作惡的意圖或壞心思。例如“鏡懸奸膽露”暗指通過鏡子揭露隱藏的邪惡念頭。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曆史、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或比喻現實裡表裡不一的個體,例如:“他表面謙和,實則奸膽暗藏。”
近義詞擴展
類似詞彙包括“奸詐”“口蜜腹劍”等,但“奸膽”更突出膽大妄為與心機并存的特點。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查字典相關頁面。
奸膽是指人具有奸詐狡猾的心腸和膽量。這個詞語是帶有貶義的,形容一個人心機深重、不擇手段,膽量特别大的人。
奸膽的部首是⺙(卩),它在字的上方表示這個字的一部分。奸膽一共有13個筆畫。
奸膽的字源自古代的漢字“奸”和“膽”。其中,“奸”字的本義是指心靈不正直,狡猾。而“膽”字表示膽量和勇氣。兩個字合在一起後,代表一個人具有奸詐狡猾的心腸和膽量非常大。
在繁體字中,奸膽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奸膽的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但是字形可能稍有差異。
他雖然看上去和善可親,但實際上心思極為奸膽。
這個人居然敢暗算朋友,可見他的奸膽有多大。
奸情、奸佞、奸商、奸計、奸詐等。
狡猾、陰險、心機、狡詐。
正直、坦誠、直接、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