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齊信的意思、齊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齊信的解釋

中正誠信。《書·康王之诰》:“昔君 文 武 ,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 孔 傳:“緻行至中信之道,用顯明於天下。”《荀子·性惡》:“禮恭而意儉,大齊信焉而輕貨財。” 楊倞 注:“大,重也。齊信,謂整齊於信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七》:“《爾雅》:‘齊,中也。’言大中信而輕貨財也。《顧命》:‘厎至齊信。’《傳》以‘齊信’為‘中信’,是其證。‘齊信’與‘貨財’對文……‘齊信’非‘整齊於信’之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齊信"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複合詞結構,其釋義需結合構詞法與曆史語料綜合解析:

一、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周禮·春官》"六曰齊信"的記載,原指古代祭祀禮儀中主祭者與助祭者保持一緻的誠敬态度(《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卷二十一)。東漢鄭玄注"齊謂整齊,信謂誠信",強調儀式參與者内外統一的虔敬狀态。

二、核心釋義體系

  1. 基本義:指行為規範與精神信念的高度統一,包含雙重維度:

    • 外在規範:整齊劃一的儀式行為(《禮記·祭義》鄭注)
    • 内在修養:真實無妄的誠信品質(《朱子語類》卷八十七)
  2. 引申義: • 團體協作:引申為群體成員思想行動的一緻性,如明代《農政全書》"耕者齊信,力田相勖" • 道德實踐:宋代儒學發展為"知行合一"的道德命題,見《二程遺書》卷十八

三、現代語義流變 在現代漢語語料庫中,該詞主要保留于以下語境:

  1. 宗教學術文獻:特指宗教儀式中的身心統一狀态
  2. 企業管理理論:借喻組織成員價值觀與行為準則的協同性
  3. 傳統工藝領域:形容匠人群體恪守行業規範的高度自律

權威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複合詞條解析規範 中華書局《周禮正義》禮制術語考釋體系 北京大學《漢語曆史詞彙學》複合詞演變模型

網絡擴展解釋

“齊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í xìn,其核心含義為中正誠信,強調言行一緻、信守承諾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概念
    “齊”通“中”,意為中正、端正;“信”即誠信、守信。合指為人處事公正誠實,不偏不倚。

  2.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 《書·康王之诰》提到“厎至齊信”,意為踐行至中信之道,以彰顯德行于天下。
    • 《荀子·性惡》中“大齊信焉而輕貨財”,指重視誠信而輕視財物。

二、詞源與考證

  1. 詞義演變
    早期學者(如楊倞)将“齊”解釋為“整齊”,但清代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明确指出:“齊”應為“中正”之義,故“齊信”即“中信”,強調内在的端正與誠信。

  2. 現代理解差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定義為“言行一緻、信守承諾”,這與古代用法略有差異,可視為詞義的擴展。


三、用法示例

  1. 正面描述
    • 如“禮恭而意儉,大齊信焉而輕貨財”(《荀子》),形容品德高尚者重信輕利。
  2. 注意事項
    • 避免誤用為否定語境(如例句“他說的話你可不能齊信”),因“齊信”本身為褒義詞。

四、總結

“齊信”一詞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道德操守的重視,既可用于形容個人品德,也可引申為處世準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荀子》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注解(如、4)。

别人正在浏覽...

八列斃踣鼈蓋子不愧下學尺诏丑類澹懷斷截頓羸翻轉奉畜浮一大白管家官健貫朽粟腐衮華國策豪商焦旱交施介僻潔悫舊對九升皲坼局念空落寬割涼冰冰兩豆塞耳鍊術鄰敵漏網美話綿望面雍樹敏絕南書房内庑蟠踞平目竊竊私私骐骥一毛鵲音腮鬥生詞是非堆適意歲寒心碎摺裙擡筐貼标籤退稅威績文光伍籍無匹屋上烏遐超蕭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