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容博厚。《易·坤》:“﹝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孔穎達 疏:“包含宏厚,光著盛大,故品類之物皆得亨通。”後因指恩德廣被,寬厚仁慈。《後漢書·劉恺傳》:“有司不原樂善之心,而繩以循常之法,懼非長克讓之風,成含弘之化。”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大人含弘,藏垢懷恥。” 唐 劉禹錫 《請赴行營表》:“以忠義感脅從之伍,以含弘安反側之徒。”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七章:“拯溺含弘,公何豈弟!”
“含弘”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含弘”由“含”(包容)和“弘”(廣大)組成,字面意為包容廣博,常用來形容胸懷寬廣、氣度宏大或力量深遠的特質。例如:
該詞最早見于《周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鹹亨。”孔穎達疏解為“包含宏厚,光著盛大”,強調坤德(地德)的包容性使萬物生長繁盛。
西南大學校訓“含弘光大,繼往開來”即取此意,強調傳承與開拓并重的精神。
以上解析綜合了《周易》《後漢書》等典籍及現代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或《易·坤》原文。
含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包容廣大、富有弘大的氣度和胸懷。
含弘的部首是口 (kǒu),共包含9個筆畫。
含弘的來源主要是從古代文獻中衍生而來,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胸襟、氣度和風範。
含弘的繁體字是「含弘」。
在古代,含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通常是「㝾」或者「吼」。而現代漢字寫法則采用了「含弘」的形式。
1. 他心胸開闊,包容衆人,真是個含弘之人。
2. 他的藝術作品充滿了含弘之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含弘言志、含弘胸懷、含弘寬厚
包容廣大、豁達大度、寬宏大量
狹隘、心胸狹窄、小心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