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事務;結束工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異途任用》:“加兩 淮 運司同知,留竣役。又匝歲,功且報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一·京師帝王廟》:“次年夏竣役,上親臨祭。”
“竣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竣役”指完成事務或結束工程,強調某項任務或工程的徹底完結狀态。該詞由“竣”(完畢)和“役”(事務、勞役)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工程或事務完成的描述(、、)。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竣役”是古漢語中表示事務或工程完結的詞彙,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被“竣工”“完工”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或特定語境描述任務完成,可選用此詞。
竣役(jùn yì)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完成建築工程并取得竣工驗收合格的意思。
竣役的拆分部首是立字旁,拆分後的筆畫為7畫。
竣役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甫的《巴東三峽送沈公神□寄海軍元帥張大使君》一詩中。後來逐漸流行于建築行業,用來描述工程完工。
竣役的繁體字為「竣役」,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竣役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竣字有「竣走」的寫法,表示完成。而役字有「㳄」的寫法,舊義為工作、服役。
1.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新醫院已經竣役,即将開始運營。
2. 這座橋梁工程已經竣役,為交通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竣工、竣事、竣事驗收、竣尾、完竣
完工、竣工、完成
未竣工、未完成、在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