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拍賣物品時,拍賣師最後用褪敲一下桌子表示成交:落槌價|那幅國畫最終以一萬元人民币落槌。
2、指拍賣會結束:春季拍賣會已于昨日落槌。
“落槌”是一個與拍賣相關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表示拍賣成交
指拍賣師在确認最終報價後,用槌敲擊桌面以示交易達成。例如:某件藝術品以100萬元人民币落槌,即表示該價格成為最終成交價。此用法常見于拍賣現場或新聞報道中,強調交易完成的瞬間動作。
2. 指拍賣會結束
例如“春季拍賣會已于昨日落槌”,表示整場拍賣活動正式結束。這種用法多用于描述拍賣會的整體進程狀态。
擴展說明
該詞源于傳統拍賣儀式中的物理動作,現也延伸至網絡拍賣場景。拼音為luò chuí,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指向成交單件物品還是整場拍賣會結束。例如提到《四部叢刊初編》以60萬元落槌,即指單件拍品成交;而“拍賣會落槌”則指活動閉幕。
落槌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虍”是表示“老虎”的部首,這個部首總體上象征着力量和勇氣。而“木”是表示“樹木”的部首,它象征着生命和成長。漢字“落槌”的拆分部首為 (虍, 木)。
“落槌”這個詞來源于槌擊的動作。當法官在法庭審判時,用槌敲擊着法庭桌面,以示宣布法庭的決定和裁決。所以,落槌也常用作法庭審判的象征或者指示。
在繁體漢字中,“落槌”被寫作“落鎚”。可以看到,“鎚”字中的“金”部首代表金屬,而“垂”字是表示懸垂的含義。因此,“鎚”表示的是有金屬頭的懸垂物體,類似于現代的錘子形狀。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落槌”被寫作“落鎚”或“落鎚”。由于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現代漢字寫法已經簡化為“落槌”。
以下是一些關于“落槌”的例句:
1. 法官高高舉起槌,在庭審結束後,落下槌頭,宣布了新的判決。
2. 法庭上,律師争論激烈,法官敲響落槌,提醒大家保持秩序。
3. 當槌頭落下的那一刻,整個法庭陷入了寂靜。
以下是與“落槌”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法槌、木槌、敲槌、槌擊
近義詞:敲錘、打槌、敲擊
反義詞:扔槌、失槌、放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