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取人才。 唐 李賀 《送沉亞之歌》:“春卿拾才白日下,擲置黃金解龍馬。”
“拾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當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讀音:shí cái
釋義:指選取人才。該詞由“拾”(選取)和“才”(人才)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使用“選拔人才”“擇賢任能”等現代說法。
(注: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4的完整内容)
拾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拾”和“才”兩個字。
拾的部首是扌(手部),它的拆分筆畫是3畫。才的部首是⺲(米字頭部),它的拆分筆畫是3畫。
拾才的來源:
拾代表着拾取、采摘的意思,可以表示追求、獲取。才代表着才能、能力,可以表示才智、才能。
拾才的繁體字是「拾才」。
古時候拾才的寫法并未改變,仍然是拾才。
例句:
1. 他善于拾才,可以在人群中發現那些隱藏的才能。
2. 拾才是成功者的标志,他們懂得珍惜每一個機會。
組詞:
拾才能、拾才者、拾才破繭、拾才四起。
近義詞:發掘才能、發現才華、挖掘潛力。
反義詞:閉目塞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