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廟。《周禮·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其遺衣服藏焉。若将祭祀,則各以其服授屍。其廟,則有司脩除之。其祧,則守祧黝堊之。”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詩:“守祧嚴具禮,掌節鎮非常。”
(2).謂家族中的宗祠祖廟。 章炳麟 《二羊論》:“今為後於支庶,無合族之責,無守祧之重。”
“守祧”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的含義,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古代官職名稱
家族宗祠的象征
補充說明: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研究。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如《周禮》條文),可參考引述内容。
守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守護先祖的祭祀儀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先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儀式和活動,被視為尊重和祈福祖先的方式之一。守祧即指代為祭祀先祖進行的一系列儀式和活動。
守祧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守的部首是宀,筆畫為5畫;祧的部首是示,筆畫為113畫。
守祧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一書中,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記載的關于守祭祀的詞語。它被用來形容進行祭祀儀式的行為和活動。
守祧的繁體字為守祧,與簡體字相同。
守祧的古漢字寫法沒有找到具體的記錄。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
1. 他一直秉承着家族的傳統,盡責地守祧祭祀先祖。
2. 守祧儀式舉行時,村中的居民們都穿着整齊,莊重肅穆。
1. 守護:意為保護、照料,如守護家園、守護天使等。
2. 守夜:意為在夜晚保持警覺并守護,如守夜崗、守夜人等。
守祧的近義詞有:守喪、守靈。
守祧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反義詞是根據詞義和語境來判斷的,因此在這個情況下沒有一個确切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