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走蘇台的意思、鹿走蘇台的詳細解釋
鹿走蘇台的解釋
《漢書·伍被傳》:“後王( 淮南王 )坐東宮,召 被 欲與計事,呼之曰:‘将軍上。’ 被 曰:‘王安得亡國之言乎?昔 子胥 諫 吳王 , 吳王 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遊 姑蘇之臺 也。”今臣亦将見宮中生荊棘,露霑衣也。’”後以“鹿走蘇臺”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 唐 李白 《對酒》詩:“棘生 石虎 殿,鹿走 姑蘇臺 。” 明 陳所聞 《駐馬聽·吳山拜伍相廟》曲:“不能勾鲸吞 越國 ,翻教鹿走 蘇臺 ,鴟泛江風。”參見“ 麋鹿遊 ”。
詞語分解
- 鹿的解釋 鹿 ù 哺乳動物,四肢細長,尾短。雄鹿頭上有樹枝狀的角。毛多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條紋。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馬鹿等。 方形的糧倉:“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粗
- 蘇台的解釋 .即 姑蘇台 。又名 胥台 。在 蘇州 西南 姑蘇山 上。相傳為 春秋 時 吳王 阖廬 所築, 夫差 于台上立 春宵宮 ,作長夜之飲。 越國 攻 吳 , 吳 太子 友 戰敗,遂焚其台。 唐 王勃
網絡擴展解釋
“鹿走蘇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象:鹿(象征自然或祥瑞)在姑蘇台上行走。
- 比喻意義:指國家衰敗、政權更疊後,昔日繁華的宮殿淪為廢墟,荒草叢生,隻剩自然生物活動。常用來形容盛極而衰的滄桑景象。
出處與典故
- 曆史來源:出自《漢書·伍被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姑蘇山(今蘇州)建造姑蘇台,極盡奢華。伍子胥曾勸谏吳王警惕越國複仇,未被采納,預言“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台也”,暗示吳國将亡、宮殿荒廢。
- 典故延伸:後吳國被越國所滅,姑蘇台逐漸荒廢,麋鹿出沒,印證了預言,成語由此形成。
用法與例句
-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通常作賓語。
- 情感色彩:中性偏貶義,常用于曆史、文學語境,表達對興衰的感慨。
- 例句:
- “那座古城曆經戰火,如今斷壁殘垣間鹿群出沒,真可謂‘鹿走蘇台’。”
- “不能勾鲸吞越國,翻教鹿走蘇台。”(明·陳所聞《駐馬聽·吳山拜伍相廟》)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國破家亡、銅駝荊棘(均指國家衰亡的悲涼景象)。
- 關聯意象:常與“黍離之悲”(感慨故國衰亡)結合使用。
補充說明
- “蘇台”解析:即姑蘇台,春秋時期吳國宮殿,象征權力與繁榮。其荒廢成為朝代更疊的标志性意象。
- 文化意義: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曆史興衰的反思,常用于警示統治者或感歎世事無常。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引用,可參考《漢書》原文或相關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鹿走蘇台》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鹿走蘇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鹿群奔跑到蘇州、台州之間。
拆分部首:鹿-走-蘇-台
鹿的部首是"鹿",筆畫數為11;
走的部首是"走",筆畫數為7;
蘇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3,字形中間是穴;
台的部首是"⺶",筆畫數為5,字形中間是厶。
《鹿走蘇台》的來源和繁體
《鹿走蘇台》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淮南子•覽冥訓》一文,意指鹿群從蘇州跑到台州之間。該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鹿群奔跑的樣子,意味着形勢急迫,追逐激烈。
《鹿走蘇台》的繁體字為「鹿走蘇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鹿走蘇台》的古時候寫法是「鹿走衷隋」。
《鹿走蘇台》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的思維像鹿走蘇台,總是快速而敏捷。
組詞:鹿角、走動、蘇醒、台風
近義詞:奔馳如鹿、飛快如兔
反義詞:緩慢行進、停滞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