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不兼味的意思、食不兼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不兼味的解釋

見“ 食不二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成語“食不兼味”的詳細解釋如下:

釋義
“食不兼味”字面指飲食時不同時享用兩種菜肴,比喻生活簡樸。其核心含義與“食不二味”相同,強調物質享受的節制,常用來形容清廉節儉的作風。

出處與典故

  1. 最早見于《韓詩外傳·卷八》的“大侵之禮”記載,君王在災年需遵循“食不兼味”的禮儀;
  2. 《梁書·江革傳》記載江革任官時“惟資公俸,食不兼味”,體現其廉潔品行。

用法與示例

近義與反義

延伸理解
該成語承載中國古代崇尚節儉的價值觀,尤其在官員廉潔記載中頻繁出現。現代語境中多用于褒揚樸素作風,或對比批判鋪張浪費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不兼味》的意思

《食不兼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吃不出味道,形容食物沒有滋味,不好吃。

拆分部首和筆畫

《食不兼味》的拆分部首是食、兼、味。其中,“食”是食物的意思,讀音為“shi2”,部首為食;“兼”表示兼并、兼具的意思,讀音為“jian1”,部首為八;“味”表示味道、口感的意思,讀音為“wei4”,部首為口。

《食不兼味》一共有六個字,其中“食”和“兼”各有四劃,“味”有八劃。

來源和繁體

《食不兼味》來源于《晉書·王龔傳》中的記載,原文是“食不兼味,寝苦相繼”。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食物沒有滋味,無法滿足味覺。

在繁體中,食、兼、味的字形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食不兼味》的古時候寫法如下:
食:飠不兼味:口貞寺疊

例句

1. 這道菜看上去顔色誘人,但是嘗起來卻食不兼味。

2. 這家餐館的菜雖然貴,但味道一般,食不兼味。

組詞

食不厭精,脍炙人口,美味佳肴

近義詞

食而不化,無滋無味

反義詞

美味可口,令人口水直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