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戒的意思、宿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戒的解釋

(1).古代舉行祭祀等禮儀前十日,與祭者齋戒兩次,第二次齋戒在事前第三日進行,稱宿戒。《周禮·春官·世婦》:“世婦掌女宮之宿戒。” 鄭玄 注:“宿戒,當給事豫告之齊戒也。”《儀禮·鄉飲酒禮》:“鄉朝服而謀賓介,皆使能不宿戒。” 鄭玄 注:“再戒為宿戒,禮,将有事,先戒,而又宿戒。”

(2).事先警戒。《東觀漢記·祭遵傳》:“兵退無宿戒,糧食不豫具,今乃調度,恐力不堪。”《明史·陶魯傳》:“羽書狎至,戎裝宿戒,聲色不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宿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古代祭祀禮儀中的齋戒儀式

  1. 定義:指古代舉行祭祀等重大禮儀前,參與者需進行兩次齋戒,其中第二次齋戒在儀式開始前第三日進行,稱為“宿戒”。這一流程旨在通過提前淨化身心,體現對祭祀的重視。
  2. 文獻依據:
    • 《周禮·春官·世婦》記載:“世婦掌女宮之宿戒。”鄭玄注解:“宿戒,當給事豫告之齊戒也。”
    • 《儀禮·鄉飲酒禮》提到:“皆使能不宿戒”,強調儀式前需遵守戒律。

二、廣義上的“事先警戒”

  1. 軍事與日常應用:指在行動前提前做好戒備或警示。例如《東觀漢記·祭遵傳》描述軍隊“兵退無宿戒”,批評缺乏預先部署;《明史·陶魯傳》則提到“羽書狎至,戎裝宿戒”,體現對緊急軍情的應對。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宿戒的意思

宿戒是指在寺廟或道觀中,修行者遵守的一種特定的戒律。它是指在規定的時間裡,禁止食用任何葷腥食物和酒類,以求心靈的淨化和身體的養生,從而達到修行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宿戒的部首為宀,宀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房屋、住宅有關的意思。宿戒的拆分筆畫為10畫。

來源

宿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在佛教中,修行者會在特定的時間裡進行嚴格的戒律約束,其中之一就是宿戒。它被視為修行中的重要法門,能夠降伏煩惱、養護身心。而後,這個詞彙逐漸延伸至其他宗教和修行之中。

繁體

宿戒的繁體字為「宿戒」,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宿戒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史記·李斯列傳》中有「宿穴戒壑,以助民農」的句子,其中「戒」的字形略有變化。

例句

1. 修行者必須守持宿戒,戒除葷腥食物和酒類。

2. 每周的星期一,寺廟中會組織僧衆進行一天的宿戒。

3. 宿戒是修行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内心的清淨度。

組詞

1. 宿舍:指供人住宿休息的房間或樓房。

2. 宿命:指人生的命運或一切事物發展的不可避免的宿命。

近義詞

禁戒、齋戒

反義詞

放縱、肆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