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憎惡世俗。《明史·曾鈞傳》:“ 鈞 剛廉疾俗。首劾罷參贊尚書 劉龍 ……最後劾罷操 江 都禦史 柴經 。直聲震一時。”
“疾俗”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疾俗指「憎惡世俗」,即對現實社會中的風氣、習慣或行為感到不滿或厭惡。該詞常用于形容對世俗觀念持批判态度的人或心境。
組合後,“疾俗”強調對世俗的不滿或批判态度。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情緒,常見于人物性格刻畫或議論性文本。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瘧疾”等詞混淆。
疾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意思是對俗世的厭棄或不滿。疾俗一詞可以表示對社會風氣、習俗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滿,表達個人對于傳統習俗或世俗觀念的沖突和抗拒。
疾字的部首是病,筆畫數為9。俗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9。
疾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學作品。他們通過疾俗這個詞表達自己對封建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自由人格的追求。
在繁體字中,疾俗的寫法為「澀俗」。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疾字和俗字的形狀與現代字體略有不同。疾字的寫法為「疒疌」,俗字的寫法為「人谷」。
1. 他對于傳統節日慶祝活動持有疾俗的态度。
2. 這個作家以他作品中的獨特觀點反映了對疾俗的思考。
例: 病疾、俗話、追求個性
疾俗的近義詞包括:痛恨世俗、憎惡封建、厭倦風氣、反對習俗。
疾俗的反義詞包括:崇尚傳統、喜歡世俗、順應風潮、遵循習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