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賣冰的意思、賣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賣冰的解釋

喻把握時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昔 蒯 人為商而賣冰于市,客有苦熱者,将買之。 蒯 人自以得時,欲邀客以數倍之利。客於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今君坐青雲之中,平衡天下,天下之士皆欲附矣。此亦君賣冰之秋,而士買冰之際,有利則合,豈宜失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賣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相對直接,指售賣冰塊或冰制品的商業行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賣: 動詞,指出售商品以換取金錢的行為。
    • 冰: 名詞,指水在0攝氏度或以下凝結成的固體。
    • 賣冰: 動賓結構短語,字面意思即為出售冰塊。其核心動作是“賣”,對象是“冰”。這可以指在特定季節(主要是夏季)或場所(如市場、街邊)将天然冰或人造冰作為商品進行銷售。
  2. 曆史與文化背景(深化理解):

    • 在古代中國,由于制冰和儲冰技術有限,冰塊在夏季曾是相對奢侈的物品,非普通人家輕易可得。“賣冰”這一行為有着悠久的曆史。例如,宋代《周禮》中已有關于“淩人”(掌管藏冰事務的官員)的記載,後世民間則有專門的“冰窖”儲存冬季的天然冰,待夏季出售。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等文獻也記載了北京等地夏季售賣“暑湯冰水”的場景。
    • 因此,“賣冰”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商業行為,也承載着特定時代的生活方式和季節特征,反映了古人應對炎熱夏季的智慧。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王玉哲等著)。
  3. 引申與用法:

    • 售賣冰制品: 隨着時代發展,“賣冰”的含義可以擴展為售賣以冰為主要成分或需要冰鎮的商品,如冰鎮飲料(酸梅湯、綠豆湯等)、冰棍(冰棒)、冰淇淋等冷飲。例如:“炎炎夏日,街邊小販在賣冰。”
    • 特定職業或場景: 可以指代以此為生的人(賣冰的人)或這種行為發生的場景(賣冰的攤點)。例如:“他以前是個賣冰的。”
    • 諺語與典故: 雖然沒有非常著名的專屬成語,但“賣冰”有時會出現在描述季節或市井生活的語境中。一個相關的典故是“賣冰高語”,源自《莊子·秋水》的引申,原意是“夏蟲不可語冰”,後世有時用“賣冰”來比喻在錯誤的時間或場合做徒勞無功的事,但此用法較為生僻,不如其本義常用。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劉潔修編著)。
  4. 語言學特征:

    • 結構: 動賓短語。
    • 詞性: 作為整體使用時,通常視為動詞性短語(表示一種行為),也可名詞化指代這種行為或從事該行為的人/物。
    • 語體: 中性詞,常用于口語和一般書面語描述。

“賣冰”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是出售冰塊。它是一個描述特定商業行為的動賓短語,根植于中國利用天然冰解暑的曆史傳統。其含義可擴展至售賣各類冰鎮飲品或食品。這個詞反映了季節性的生活需求和曆史上的物質文化,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描述與銷售冷飲相關的行為或場景。來源參考:《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北京風俗圖譜》([日] 青木正兒 編, 内田道夫 解說, 對古代北京包括市井買賣如賣冰等有詳細描繪和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

“賣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1.把握時機的隱喻(主流解釋)

2.不切實際的行為(少數釋義)

使用建議

兩種解釋的差異反映了語言演變中的語義分化,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物兒白蛉不甯不耐禅祖處當春勝地丑力敵跌宕昭彰凍剝剝豆腐腦迩日方礙羔皮跟步跟趟兒隔聲挂落龢樂弘道猴頭黃龍誓火山口交至膠執祭財神戟铓酒缶疾瘵軍歌隽良拘繩潰盟痢疾荔枝馬蟥茂行滅貼鳴舞南轅北轍飄展籤兵乞留曲呂啟曙羣體懹畏熱烙三栾繩樞甕牖所在皆是素足袒踴挑激蹄道歪詞兒完罅五德巫山神女下調吓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