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箭入石中,陷沒箭上的羽毛。謂勇猛善射。傳其事者有四:(1)指 春秋 楚 養由基 。《呂氏春秋·精通》:“ 養由基 射先,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先也。”按,“先”為“兕”的誤字。《論衡·儒增》、《文選·七啟》 李善 注、《路史·發揮三》皆作“兕”。(2)指 春秋 熊渠子 。《韓詩外傳》卷六:“昔者 楚 熊渠子 夜行,寝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為石。”(3)指 漢 李廣 。《史記·李将軍列傳》:“ 廣 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一作‘沒羽’。”(4)指 北周 李遠 。《周書·李遠傳》:“﹝ 遠 ﹞嘗獵於 莎栅 ,見石於叢蒲中,以為伏兔,射之而中,鏃入寸餘。就而視之,乃石也。”後為用心精誠或功力深湛之典,見 唐 李白 《豫章行》。
“射石飲羽”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意思是“箭射入石頭,連箭尾的羽毛都隱沒其中”,原指射箭力量極強,後引申為形容武藝高超或技藝精湛。
在現代語境中,該成語不僅形容武力高強,也可比喻專注力與技藝達到極緻,如“科研人員以射石飲羽的毅力攻克難題”。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呂氏春秋》《韓詩外傳》等典籍,或權威詞典中的相關條目。
《射石飲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非常了不起、非常厲害的事情或行為。
《射石飲羽》的部首是射,包含7個筆畫。
《射石飲羽》的出處來自于古代中國的一本書籍《莊子》,其中有一段話:"射石飮羽,非其志也;痛哭之聲,非其哀也。故其行究理照,未有暇焉其志也。"
《射石飮羽》的繁體寫法為《射石飲羽》。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有一些差異的,繁簡體字的區别就是其中之一。在繁體字中,射的部首是 "⺈",而在古代漢字中,射的部首則是 "彐",但字義和用法沒有變化。
他的創舉簡直就是《射石飲羽》,大家沒有預料到他能夠做到這麼了不起。
射擊、投射、射箭、射程、射手、射中等
非凡、超凡、卓越、非常、了不起等
普通、平凡、一般、平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