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疲拙的意思、疲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疲拙的解釋

笨拙無能。 南朝 梁 何遜 《秋夕歎白發》詩:“何言志事晚,疲拙嬰殊軀。” 唐 蕭穎士 《山莊月夜作》詩:“獻書嗟棄置,疲拙歸田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疲拙是由"疲"與"拙"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語素的本義展開解析。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版)記載,"疲"字本義指身體困倦,《說文解字》釋為"勞也";"拙"字在《廣韻》中訓為"不巧也",指愚笨或技藝粗劣。二字連用構成并列結構,表示因身心疲憊導緻的行動笨拙狀态。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于描述文人境遇,如宋代陸遊《劍南詩稿》中"疲拙歸故園"即指官場失意後的身心交困。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形容長期操勞導緻的能力下降現象,例如"疲拙之軀難堪重任"的表達方式。構詞上符合古漢語并列式合成詞特征,屬于中性偏貶義詞彙。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其構詞法符合《古代漢語詞彙學》(王力,中華書局,2003年)中"同義複用"的構詞規律。在語義演變方面,可參考《漢語複合詞研究》(周薦,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對并列式複合詞的曆時分析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疲拙”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pí zhuō,意為笨拙無能,多用于形容人因能力不足或狀态不佳而顯得笨拙或力不從心。

  2. 結構分析

    • 疲:半包圍結構,本義指身體勞累、懈怠(如“疲憊”“疲軟”);
    • 拙:左右結構,表示笨拙或謙辭(如“弄巧成拙”“拙見”)。
  3. 出處與用法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出現,例如:

    • 南朝梁何遜《秋夕歎白發》:“何言志事晚,疲拙嬰殊軀。”
    • 唐代蕭穎士《山莊月夜作》:“獻書嗟棄置,疲拙歸田園。”
      (兩例均體現因能力不足或處境艱難而自歎的語境)。
  4. 字義關聯
    “疲”與“拙”組合後,既包含體力或精神上的疲憊感,也強調能力上的欠缺,屬于帶有貶義或自謙色彩的書面用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古典詩詞或文言文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濁辨合不系舟扯倒椎魯大大咧咧當晝道微德薄德慧電隕薡蕫拂拂富量臯契黑面郎花钗歡昵活冤孽狐裘尨茸簡逸讦犯期年進給金融機構狙狡克核科集蘭花指良聚廉質禮籍戮害馬上牆頭馬劄盟津名師摩诃池叛背牝雞司晨坡撇撲克棄力輕貂親谒阮元瑜上房試種師子舞摅詞說時遲,那時快四唐髫男鐵橋痛滌前非統計同源倭堕無忒仙韶歇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