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滾牌軍的意思、滾牌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滾牌軍的解釋

執盾牌作戰的步兵。《水浒傳》第八三回:“卻差炮手 淩振 及 李逵 、 樊瑞 、 鮑旭 并牌手 項充 、 李衮 将帶滾牌軍一千餘人,直去城下,施放號炮。”參見“ 滾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滾牌軍是明代軍事史中的特殊防禦部隊,其名稱由“滾牌”(圓形盾牌)與“軍”組成,專指使用滾牌作戰的兵種。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滾牌”指“作戰時用以蔽體的圓形盾牌”,其形制多采用藤條編織或硬木包鐵制成,具有輕便靈活的特點。

曆史文獻顯示,滾牌軍最早見于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抗倭戰術體系。該兵種在對抗倭寇長刀突襲時,通過滾牌形成移動屏障,掩護火器兵與長槍兵作戰,形成“盾牌在前、弓弩居中、長兵殿後”的協同陣型。明代軍事學家何良臣在《陣紀》中強調,滾牌軍需掌握“伏身滾進”“遮架合一”等特殊技巧,要求士兵具備極強的手臂力量與戰術配合能力。

現代軍事史研究指出,滾牌軍的建制規模通常以“伍”(5人)或“隊”(50人)為單位,每面滾牌直徑約三尺(明代工部尺合今32厘米),重量控制在十斤以内。該兵種在嘉靖年間東南沿海抗倭戰争中發揮重要作用,至萬曆朝逐漸被鳥铳等火器部隊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滾牌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字面含義(軍事術語)

指執盾牌作戰的步兵,源自中國古代軍隊的作戰形式。例如《水浒傳》第八三回中提及,滾牌軍與炮手、牌手等兵種協同作戰,主要用于近身防禦和突擊。

二、比喻含義(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該詞被引申為形容虛有其表、缺乏實際能力的組織或集體。這一用法源于古代軍隊訓練時使用“滾牌”器械進行演練,若僅停留于形式化操練,則無實戰價值,故用來諷刺表面功夫。

三、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水浒傳》原文或軍事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按需分配敖嬉罷瘠幫岸别晷筆快痹民步人吵秧子藂棘蕩流的那掉搶地記谛認鬥心端委鳳凰于飛風躅告變龜巢孤學迦陵頻伽剪帖借箸機捩禁阻卡富埃國家公園靠色墾藝枯蟬澇疏旱溉亮點犛旄領押臨統籠東樓額綸布漫天匝地媒互人泥兒偶一為之前愆翹盼青豔驅策三接史篇柿子衰乏綀衣算卦邃野太丘道潭筍通考悟會先聲險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