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氏"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温度计量单位的专有名词,指代"摄氏温标"。其详细释义如下:
"摄氏"指以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氏(Anders Celsius)姓氏命名的温标系统。该温标定义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其间等分为100个刻度。作为温度单位时,需与"度"结合为"摄氏度"(符号℃)使用,例如"25摄氏度"(25℃)。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摄氏温标"为国际通用温标,以冰点为零度、沸点为一百度,单位符号为℃。该释义强调其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地位(商务印书馆,2016)。
《辞海》(第七版)
指出摄氏温标属"百分温标"体系,因创始人国籍得名。中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摄氏温度单位符号必须与中文名称"摄氏度"配套使用(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国家标准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摄氏度"(℃)是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中文表述形式。在科技文献中须严格区分"摄氏温度"(单位制)与"摄氏度"(单位名称)的用法。
"摄氏"属定中式合成词: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有效链接,本文依据《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权威工具书及国家标准文件释义,具体出处详见各文献纸质版或官方数据库。
“摄氏”(Celsius)是温度测量单位“摄氏度”(符号为℃)的简称,由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于1742年提出。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起源
摄氏温标最初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基准: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结冰点为0℃,沸腾点为100℃,两者间均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摄尔修斯最初设计时曾将沸点设为0℃、冰点设为100℃,后由同行调整为现在的标准。
国际应用
摄氏度是全球多数国家日常生活和气象领域的通用温标(如中国、欧洲),但在科学领域常与开尔文温标(K)并用。两者的转换公式为:
$$
K = ℃ + 273.15
$$
符号与书写规范
符号“℃”需紧接数字,如“25℃”(中间无空格)。其名称“Celsius”为纪念摄尔修斯,而非源自拉丁语“百分度”(centigrade)。
与其他温标的转换
与华氏度(℉)的转换公式为:
$$
℉ = ℃ times frac{9}{5} + 32
$$
例如,0℃对应32℉,100℃对应212℉。
扩展补充:摄氏温标虽非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但因广泛使用被保留为SI辅助单位,尤其在气象、医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阿呀八都儿包赔暴坐不近道理残刖柴祭朝燕骋朢楚望爨桂炊玉粗虏大道曲洞屋多吃多占二协鹅雁发醋放乖泼方空縠蜂蜜羹饘乖刁归檝海服邯郸枕皓荡呵痒后者荒怪齎嗟济救惊羡科参昆裔沥酒轮竿论友眇劲泯然密人羌管青挺挺亲媚人工智能上造饰声舒疾殊俗死灭宿秀投栖土层微歌委身无戏言相吏咸涩歇骄析交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