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海島名。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 大業 元年,為過海使判官,遇風浪壞船,黑霧四合,同濟者皆不救,而 藏幾 獨為破木所載,殆經半月,忽達于洲島間,洲人問其從來, 藏幾 具以事對。洲人曰:此乃 滄浪洲 ,去中國已數萬裡。”
“滄浪洲”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與地域文化背景:
基本詞義
指傳說中的海島名,出自唐代蘇鹗《杜陽雜編》,描述為距離中國數萬裡的神秘之地。
地理與曆史背景
據《水經注》等古籍記載,滄浪洲也指漢水(今漢江)中的沙洲,具體位于湖北武當縣西北四十裡處。此地因大禹治水傳說和《滄浪歌》的流傳而聞名。曆史上,漢水在此處形成河道變遷,滄浪洲隨水文變化逐漸與陸地相連,現代因丹江口大壩建設重現部分遺址。
文學與哲學意涵
滄浪洲與《滄浪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密切相關。此歌在戰國時期流傳于漢水流域,被屈原《漁父》及道家思想引用,象征順應自然、超脫世俗的處世哲學。
地域文化象征
部分文獻(如現代詞典)将滄浪洲引申為江南水鄉的代稱,尤其關聯蘇州滄浪亭,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
滄浪洲既有神話色彩,又是漢水文化的核心符號,融合了地理、曆史、文學等多重意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水經注》《杜陽雜編》及漢水流域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