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残酒。 宋 陆游 《仲秋书事》诗之一:“秋风社散日平西,餘胙残壶手自提。”
残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字源与典籍用例综合考辨:
残(cán)
本义指缺损、不完整。《说文解字》释为“贼也,从戔声”,引申为残缺、剩余之物。在器物语境中特指破损或历经岁月侵蚀的遗留物。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8页)。
壶(hú)
古代盛酒或水的容器,多为陶制或青铜制。《周礼·考工记》载“壶亦器名,方曰壶,圆曰甖”,后泛指腹大口小的器皿。
来源: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356页)。
残壶指残缺破损的壶形器物,常见于以下语境:
考古与文物领域
描述出土的古代壶类器具残片,如陶壶、铜壶的碎片。例《陶雅》载:“汉墓所出残壶,釉色斑驳,足证窑变之工。”
来源:寂园叟《陶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卷三)。
文学隐喻
象征时光流逝或沧桑变迁。如陆游诗“破壁残壶伴寂寥”,以残壶喻指孤寂境遇。
来源: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卷六十二)。
器物修复术语
特指待修复的残缺古壶。清《景德镇陶录》记:“御窑收残壶补釉,火候三复乃成。”
来源:蓝浦《景德镇陶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卷二)。
来源:高明《古陶文汇编》(中华书局1990年版,编号3.27)。
来源: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卷三八二)。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
残壶(殘壺):破损的壶。多指古代遗留的残缺壶状器物。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248页)。
“残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和用法区分:
字面含义(常见解释)
指未饮尽的残酒,常见于古诗词。
引申比喻义(较少见)
作为成语时,比喻不完整或半途而废的事物,类似“破镜难圆”。
综合建议:
败缺半无产阶级雹散卑俯备忘録碧谿不得其门而入材植物料策论超凡脱俗吃板刀面春蚁春游词友二拇指凤阁舍人腐蚀凫靥裘高声苟求跪火链弘义鹘露蹄讲唇椒眼镜睇进巵瘠亡鸡鹜巨会凉凉簪儿两鼠鬭穴禄饩旅尘梦幻泡影谬陋穆清奴颜婢色欧亚大陆盘踞配额清乂顷之取与戎役乳虎扫堂子声问神后水电部岁首鞀铎天瑞跳动闻望五虐五神相好相如草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