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藏蓄的意思、藏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藏蓄的解釋

亦作“ 藏畜 ”。1.收藏;蓄存。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名價品第》:“凡人間藏蓄,必當有 顧 、 陸 、 張 、 吳 著名卷軸,方可言有圖畫。” 宋 蘇轼 《寄傲軒》詩:“ 東坡 無邊春,方寸盡藏蓄。”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好古之稱,藉藉海内,其藏蓄當甲諸方矣。”

(2).隱藏。 宋 歐陽修 《本論》:“不任人者,非無人也,彼或挾材藴知,特以時方惡人之好名,各藏畜收斂,不敢奮露,惟恐近於名,以犯時人所惡。”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七:“我自己的頸子上也有點羅唣,原來是昨晚在床上放過一下的軍帽裡面,在那皮沿的内部也藏蓄了好些馀孽。”

(3).指文章等蘊含的内容。 清 劉大櫆 《<春秋發微>序》:“其見之文章,則藏蓄高遠而不可以一端測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藏蓄(cáng xù)是漢語中兼具動詞與名詞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為“隱藏、儲存”,既可指具體物品的貯藏,也可表達抽象事物的積累。《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隱藏積蓄;蘊藏而未顯露”,強調事物在隱蔽狀态下的保存或積累過程。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藏”本義為隱匿,《說文解字》釋作“匿也”,而“蓄”源自“積蓄”之意,《漢語大詞典》引《禮記·王制》注“蓄謂斂藏之”。二字合成後,詞義既保留原始的物質儲存義項,又衍生出精神層面的内涵。

在具體使用中存在三層語義維度:

  1. 物質貯藏:如《齊民要術》載“藏蓄蔬果,備冬春之需”,指食物儲存
  2. 資源積累:常見于經濟領域,如“藏蓄財力以待發展時機”
  3. 才德内斂:朱熹《近思錄》注“君子藏蓄其才,待時而動”,喻指才智的含蓄儲備

該詞的古今用法存在細微差異:古代文獻多側重具體貯存(《農政全書》載藏蓄之法),現代漢語則偏重抽象概念的積蓄(如“藏蓄文化底蘊”)。近義詞“蘊藏”“蓄積”側重漸進積累,“隱匿”“潛藏”偏重完全隱蔽,反義詞“顯露”“消耗”構成語義對立。

網絡擴展解釋

“藏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

  1. 收藏與蓄存
    指對物品或資源的保存與積累。例如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提到“凡人間藏蓄,必當有顧、陸、張、吳著名卷軸”,強調收藏珍貴書畫的行為。蘇轼詩句“方寸盡藏蓄”則借指内心對情感的積蓄。

  2. 隱藏
    表示人或事物被遮掩、不顯露。宋代歐陽修《本論》中用“各藏畜收斂”描述人們因時局壓抑而隱藏才能,郭沫若在《北伐途次》中也以“藏蓄馀孽”暗喻隱患的存在。

  3. 文章或事物的内涵
    指文字、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深意。清代劉大櫆評價文章“藏蓄高遠而不可以一端測”,強調内容的深邃與豐富性。

  4. 古代詩詞中的引申用法
    如陸遊“藏蓄猶堪過歲兇”以儲藏食物喻應對災年,司馬光“願君善藏蓄”則寄寓珍惜美好事物的哲理。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内斂、保存”展開,既可指具體物品的收藏(如書畫、糧食),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如情感、文意)。其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尤為常見,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八達杏白蜃雲成湯沖劇廚箑點集東南内敦敏二十四治風籟蜂腰伏犀鋼管崗尖歌童固陰黑牡戶扃禍福之門鹘突帳晈晈季春經業金葉子格金字牌蠲逋絶倡老境落炕練川三老靈感靈透流戍立制羅馬字杪小木牌木撲頭攀今掉古籤軍謙裕乾支剌慶延驅衛仍因镕鍛入錢砂鍋善懷識變十雨五風授室霜秈順祥驷乘四攝嗩呐天弧條糖兒下巴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