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敏的意思、敦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敏的解釋

笃實敏捷。《大戴禮記·五帝德》:“﹝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慧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陳書·孔奂傳》:“都官尚書 王廓 ,世有懿德,識性敦敏,可以居之。”《南史·王融傳》:“﹝ 王融 ﹞母 臨川 太守 謝惠宣 女,性敦敏,教 融 書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敦敏"是由"敦"與"敏"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釋為"笃實敏捷"之意,其核心語義包含雙重特質:既強調品性淳樸厚重,又注重才思機敏通達。該詞源自先秦典籍,《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幼而徇齊,長而敦敏"的成長軌迹,體現了古代對德才兼備的理想人格追求。

從構詞法分析:"敦"在《說文解字》中訓為"怒也,诋也",經語義演變後特指厚道、誠懇的品質,《爾雅·釋诂》将其歸為"厚也"的範疇;"敏"則見于《論語·學而》"敏于事而慎于言",鄭玄注"應事疾速"指思維和行動的敏捷性。二字結合形成對立統一的概念,恰如《文心雕龍》所述"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的文德兼修境界。

現代語言應用中,"敦敏"常用于評價學者風範或藝術修養,如錢鐘書《管錐編》評述陶淵明"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時,便暗合敦敏的審美标準。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中心将其列入"中華傳統美德關鍵詞"研究體系,印證了這個古語在現代價值觀重構中的現實意義。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
  2.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訂本)
  3.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中心《中華傳統美德關鍵詞研究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敦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笃實敏捷,常用來形容人兼具敦厚品性與聰慧機敏的特質。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溯源

  1. 經典出處

    • 最早見于《史記·五帝本紀》對黃帝的記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 《大戴禮記·五帝德》中也有類似描述:“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 兩處均強調“敦敏”是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優秀品質。
  2. 字義拆分

    • 敦:本義為厚重、誠懇,引申為敦厚、勤勉(如《陳書·孔奂傳》中“識性敦敏”)。
    • 敏:指反應迅速、聰慧機敏(如《南史·王融傳》中“性敦敏,教融書學”)。

應用與延伸


權威釋義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大戴禮記》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身之處百鳥鞭長不及别辭逋城錢察相熾然丑末除試大醮遞禀跌宕不羁鼎雉讀數語句泛納風力發電撫己耕力光顔歸去來兮閨阈鼓衆含姿何仙姑黃果樹瀑布火挾奸媚嚼腭捶床交浃狡笇急功近名禁物即真踡屈絶藝巨美慨惜茏蔥龍窩論不定磨床木俑逆喻千鐘清鲠情憭親密蜷蹜齲齒笑劬愉人口稅軟腳酒傷禽盛齒聖教序潼溶違憲文甲先知先覺笑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