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籤軍的意思、籤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籤軍的解釋

(1). 金 元 間凡遇戰事,籤發所有 漢 人丁壯當兵,謂之籤軍。 宋 汪藻 《論僑寓州郡劄子》:“比 金 人入寇,多驅兩 河 人民,列之行陣,號籤軍。”《金史·兵志》:“故 混源劉祁 謂 金 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邊釁,輒下令籤軍,使遠近騷動,民家丁男,若皆強壯,或盡取無遺。”《元史·世祖紀五》:“ 阿朮 、 阿裡海牙 因言:‘我師東征,必分為三,舊軍不足,非益兵十萬不可。’詔中書省籤軍十萬人。”

(2).指被強行抽調的丁壯組成的軍隊。 宋 李綱 《奏陳防秋利害劄子》:“其侵犯 淮 淝 及 光山 、 六安 等處,止是 李成 、 孔彥舟 叛将籤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籤軍是金元時期實行的強制征兵制度,指官府按戶籍人口比例強行征調壯丁入伍的軍事組織形式。其核心特征為強制性、補充性與臨時性,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源與定義

“籤”意為“抽選、征調”,“籤軍”即通過強制征籤方式組建的軍隊。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籤軍特指“金元時每遇戰事,籤發壯丁充軍的制度”(詳見《漢語大詞典》第9冊)。此制度始于金代,元代沿用,主要用于補充正規軍兵力不足。


二、曆史背景與實施方式

  1. 金代起源

    女真政權為應對長期戰争(如對宋、蒙古作戰),強制從漢族、契丹等族中按戶抽丁。每遇戰事,官府按戶籍“籤派”比例(如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強行征調男子入伍(詳見《中國曆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

  2. 元代延續

    蒙古滅金後沿襲此制,将籤軍範圍擴展至中原漢人及色目人。征調時以“戶計”為單位,優先選擇匠戶、商戶等特定戶籍(詳見《元史·兵志》)。


三、制度性質與社會影響


四、“籤”字本義關聯

“籤”在古漢語中具“标識、抽取”之意(《說文解字》注:“籤,驗也”),與征兵時按戶籍名冊“籤派”壯丁的行為高度契合,凸顯制度強制性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中國曆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元史·兵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金史·兵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文獻版本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籤軍”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金元時期的強制征兵制度

在金元時期,統治者遇到戰事時,會強制籤發漢人丁壯入伍,稱為“籤軍”。例如:

二、被征調的軍隊

“籤軍”也指代被強行征召的丁壯組成的軍隊。這類軍隊多為臨時組建,士兵缺乏訓練,戰鬥力較弱。例如宋将李綱曾提到,金軍南侵時部分部隊由叛将李成、孔彥舟的籤軍構成。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金史·兵志》或宋代汪藻、李綱的相關奏疏。

别人正在浏覽...

暴稅寶襪贲象慚吝鄽阓扯白澄瀛鸱靡床衽槌仁提義從品刀銘公門弓身寡嫂國相黑豬渡河蠖屈螭盤監考簡配潔夫節慶京鎮拒敵駿馬換小妾刻即枯損量狼湯渠了茑樂情六味流寓龍牽落星石率典麪店迷徑明庭民王膩玉圃畦讓挹如椽之筆汝南晨鷄色忤挻埴拾蜯試管嬰兒師尚父陶易銅盤奁子通潤退換頹紊馲駞微命煟然問閱小米溪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