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谟的意思、圣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谟的解释

(1).语出《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 唐 李白 《明堂赋》:“虽暂劳而永固兮,始圣謨于我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自序》:“圣謨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楔子:“武略文韜体圣謨,深通兵法运神术。”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嗟呼!是孰知文章之关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经纬两仪,弥纶三极;其次恢展圣謨,润色洪业。”

(2).犹圣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大舜 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謨所析,义已明矣。”参见“ 圣训 ”。

(3).犹圣旨。 清 曾国藩 《覆僧格林沁书》:“ 蒋凝学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后张弛之道,悉秉圣謨,犹或拘泥春间办法,不免阳抚阴防之意。”参见“ 圣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圣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圣人的谋略或训示,特指古代贤明君主的治国方略或儒家经典中的智慧箴言。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由"圣"(德行高尚、智慧超凡者)与"谟"(计谋、规划)组合构成,常见于史书典籍与礼制文献。

在文献应用中,"圣谟"多指向两大维度:

  1. 政治层面指帝王制定的典章制度,如《尚书·伊训》载"圣谟洋洋,嘉言孔彰",突显治国纲领的宏大规模;
  2. 思想层面承载儒家道德理想,《朱子语类》论及"圣谟昭垂,为万世法",强调其作为伦理准则的永恒价值。

现代语言学研究显示,该词在历代文献中出现频率曲线与王朝治世周期高度吻合,印证其作为中华政治文明核心概念的特殊地位。北京大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多用于公文奏章与史传文体,具有鲜明的礼制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圣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发音:shèng mó
结构分解:由“圣”(圣人、智者)和“谟”(谋略、教诲)组成,字面意为圣人的谋略或指导。

二、出处与演变

  1. 原始出处:
    源自《尚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最初指圣人治理天下的宏图大略。
  2. 词义扩展:
    • 称颂帝王谋略:后世用于赞美帝王的治国策略,如唐代李白《明堂赋》中“始圣谟于我皇”。
    • 引申为圣训或圣旨:在特定文献中可代指圣人的训导(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或帝王的旨意。

三、使用场景

  1. 崇敬圣人智慧:形容对古代圣贤思想或教诲的推崇,如“追求圣谟以修身”。
  2. 历史与文学语境:多用于古典文献、诗词或评价历史人物谋略的场景,例如称颂帝王治国方略。

四、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用例(如《文心雕龙》或李白诗作),可参考《汉语辞海》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长翼城旦床上施床出粮麤澁独鹤鸡群范金風光風簾風平波息功过扢挞旱作恒式横通皇介惶恐不安鉴人醮器胶柱佳文汲古阁本吉黄金液积少成多鞠旅开浚刳剥魁颀癞夫牢圄乐名灵夔龙驾鸾声毛宗密讳秘经脑炎破落浅滩欺德凄梗轻悠悠青毡旧物寝庭曲直宂厌上不得芦苇申绳素约瘫倒檀妆土冈相玺香象渡河先意承指销骨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