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德理想的意思、道德理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德理想的解釋

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會道德狀況。是個人和社會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體現理想的社會道德狀況,另方面這種理想的社會道德又通過一定社會或階級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質體現出來,是兩者的統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德理想是漢語詞彙中一個複合型倫理學術語,其核心含義指個體或群體在道德實踐中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标與人格境界。《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完善的社會道德關系和完美的個人道德品格的總稱",強調其兼具社會規範與個人修養的雙重指向性。

從構成維度分析,道德理想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1. 價值導向性:以儒家"仁者愛人"(《論語·顔淵》)為典型,确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人際關系準則,這種價值取向在中國傳統倫理體系中具有奠基作用。
  2. 實踐超越性:如《禮記·大學》提出的"止于至善",要求道德主體通過"格物緻知"的認知過程和"誠意正心"的修養功夫,實現從現實狀态向理想境界的躍升。
  3. 曆史傳承性:羅國傑在《倫理學》中指出,道德理想具有"曆史繼承性與時代創新性的辯證統一",既包含"天下為公"(《禮記·禮運》)的傳統理想,也涵蓋現代社會的公民道德建設要求。

這一概念在當代倫理學體系中,既延續了《辭海》所載"道德主體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标"的本質定義,又發展出包含職業倫理、生态倫理等新型維度的時代内涵。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學習詞典》特别強調,道德理想的确立需建立在"社會客觀規律與主體自覺選擇相統一"的基礎之上。

網絡擴展解釋

“道德理想”是一個倫理學概念,指人類在道德層面追求的最高準則或完美狀态,既是個人品德修養的目标,也是社會共同認可的價值标杆。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理解:

  1. 個人維度
    道德理想體現為個體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例如儒家的“君子”品格(仁愛、誠信、克己複禮),或亞裡士多德提出的“德性圓滿”——通過理性實踐實現人的最高善(eudaimonia)。這些理想要求人們通過自省與實踐,克服私欲,培養誠實、勇敢、公正等美德。

  2. 社會維度
    作為群體價值共識,道德理想指向理想社會的構建标準。如《禮記》描述的“大同社會”倡導“天下為公”,西方烏托邦思想中的人人平等、消除剝削等理念。這類理想常成為社會改革的倫理依據,例如羅爾斯《正義論》提出的公平原則。

  3. 哲學張力
    不同倫理學派對其诠釋存在差異:義務論(如康德)強調“出于道德律令行事”的純粹性,功利主義(如邊沁)則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終極目标。這種理論分歧反映出道德理想在絕對性與現實性之間的張力。

需注意,道德理想具有曆史性——封建社會推崇忠孝,現代社會更重人權;同時也具有導向性,雖難以完全實現,但能通過“應當如何”的追問推動文明進步。當代科技倫理、生态倫理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正是道德理想適應新挑戰的體現。

别人正在浏覽...

白日做夢豹幨北遊便賴弁田差率唱文書齒壯寸蹄尺缣大老爺躭悮碘鎢燈遞衣頓奪頓綱振紀遁時幡麾風旆分區浮蒼個錢公餞古驲駭驷漶化交口同聲祭地九轉眷私沮漳渴骥奔泉枯槎苦功買駿骨麻稭秣馬木球使者南甯逆氣鉗劫前哨戰遷所棄官氣鼓鼓祁連山青水皂白啓四體桑柘神福省吃儉用生頭死壟刷毛疏浚私威酸楚遂行僞飾俠辂蟹舍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