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方;開藥方。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次嫂 樊氏 ,因疾失明,醫人疏方,須蚺蛇膽,而尋求備至,無由得之。”
“疏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詞典解釋,可參考《搜神記》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疏方》是個中國漢字詞語,它通常指的是一種草藥方劑的處理方法。疏方意指通過草藥的疏散作用,調理人體内髒功能,達到治療疾病、調理身體的目的。
疏方的部首是“疒”(病字旁),它表示和疾病相關。疏方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疒部4畫,方部7畫。
疏方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内經》中的《素問·異法方宜論》。它是古代醫家在實踐中總結出的一種草藥處理方法,用于處理體内濕熱、淤血等問題。
疏方的繁體寫法為「疏方」,沒有太多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通常會有一些差異,疏方在古代常常寫作「疎方」或「疏坊」,但意義并未改變。
1. 醫生給他開了一副疏方,幫助他調理脾胃功能。
2. 這位中醫師擅長使用疏方,治療了許多慢性病患者。
疏方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為相關詞彙,例如:
1. 疏方醫藥:指使用草藥進行治療和調理的醫學方法。
2. 疏方經驗:指醫生或患者在實踐中總結得出的關于疏方的經驗和方法。
疏方的近義詞可以是疏散法、疏通法,因為它們都指向通過調理草藥達到疏通人體功能的方法。
疏方的反義詞可以是收方、密方,因為收方和密方通常指的是一種草藥方劑的濃縮和收斂處理方法。
【别人正在浏覽】